[发明专利]一种植被混凝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92868.X | 申请日: | 202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5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苏富赟;白永昇;陈国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C04B14/04;C04B14/18;C04B14/46;C04B18/08;C04B18/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戴立亮 |
| 地址: | 73002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被 混凝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被混凝土,涉及工程以及生态技术领域,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磷石膏10~15份,粉煤灰3~6份,超细硅灰1~3份,营养壤土45~70份,有机肥5~10份,膨胀珍珠岩1~3份,黄原胶1~3份,植物纤维2~3份,天然无机纤维材料1~2份,植生改良剂2~5份,无机纳米保水剂0.5~1份,植物型引气剂0.1~0.3份,植物种子1份。本发明所提供的植被混凝土,是集透水、透气、植生及防冲刷于一体的植被混凝土,可以对小生态圈起到恢复与调节作用,平衡混凝土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以及生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植被混凝土。
背景技术
植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混合材料,在为植被提供生长的自然条件的同时起到一定的护坡作用。目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快速增多。在工程建设中为避免边坡出现垮塌,需要进行边坡防护工作,或因人为破坏后,需要进行生态治理及修复,因此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植被混凝土的核心做法是将混凝土和植物种子混合成喷射基材,将混合物喷射至边坡上。该技术利用混凝土和边坡之间的粘结作用和固网技术,将其固定在边坡上,同时利用绿色植物对边坡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但是,该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常见的问题有:
(1)使用普通混凝土作为喷射基材,水泥作胶结剂,基材和边坡之间的牢固性好。但普通混凝土中水泥的添加造成土壤结构不良、易板结,基材中没有足够的空气和水等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也不利于有机物降解和微生物小环境的形成,导致植被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较低,无法利用植物来恢复生态;并且水泥水化呈碱性,会提高pH值,不利于植物的生长。由于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且土壤盐碱化严重,土壤的pH值相对较高,使用水泥做胶结剂,由于水泥水化后产生Ca(OH)2,pH值通常大于14,所以使用水泥做胶结剂的植被混凝土会进一步提高土壤的pH值,不利于植物生长。
(2)使用纯泥土作为喷射基材,适合植物生长,喷射基材和边坡之间的牢固程度却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植被混凝土层的强度和耐久性达不到要求,不能稳定的附着在坡面上,受雨水冲刷或溅蚀作用时,起不到边坡防护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植被混凝土,以克服现有植被混凝土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一种综合护坡系统的植被混凝土技术。利用植物与岩石、水泥混凝土、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并通过植被混凝土对边坡进行强度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面提高强度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植被的生态环境,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植被混凝土的制备技术为防止水土流失,对生态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被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磷石膏10~15份,粉煤灰3~6份,超细硅灰1~3份,营养壤土45~70份,有机肥5~10份,膨胀珍珠岩1~3份,黄原胶1~3份,植物纤维2~3份,天然无机纤维材料1~2份,植生改良剂2~5份,无机纳米保水剂0.5~1份,植物型引气剂0.1~0.3份,植物种子1份。
本发明植生混凝土使用无机纤维材料,无机纤维有较好的耐久性,不易降解,可长时间在植被混凝土起到缠绕作用,起到很强的整体作用。同时,无机纳米保水剂的加入,由于为纯无机材料,不易降解,可长时间起到保水效果。
作为优选地,植被混凝土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磷石膏10份,粉煤灰3份,超细硅灰1份,营养壤土70,有机肥8份,膨胀珍珠岩1份,黄原胶1份,植物纤维2份,天然无机纤维材料1份,植生改良剂2份,无机纳米保水剂0.5份,植物型引气剂0.1份,植物种子1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28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