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弓网与轮轨动态接触磨耗机理模拟缩比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92245.2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4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刚;王安斌;赵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10 | 分类号: | G01M1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秋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14 | 代理人: | 张媛媛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接触 磨耗 机理 模拟 试验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弓网与轮轨动态接触磨耗机理模拟缩比试验系统,包括弓网子系统和轮轨子系统,所述弓网子系统包括接触网和受电弓,所述接触网为环形结构,所述接触网包括环形结构的线网,所述线网上方通过中间连接机构与固定耳朵相连,所述固定耳朵远离限位一端固定安装有立柱。本发明区别于国内外现有的单轮单轨模拟系统,突破了四轮双轨模拟系统在环形轨道结构的通过能力及平稳性,通过对弓网子系统与轮轨子系统的合理配置,实现了缩比试验系统在环形轨道模拟不同行车速度、车辆载荷、轨道刚度及不连续支撑间距等因素对磨耗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弓网与轮轨动态接触磨耗机理模拟缩比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铁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但是地铁行驶时产生的巨大振动噪声,特别在地铁小半径曲线段,让乘客的乘坐体验大幅降低,这一现象生成的主要原因便是轨道交通钢轨与车轮之间磨耗的相互作用。
同时,在地铁列车的运行过程中,保持接触网弓网之间均匀的受力关系和电气联系,才能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现实中由于接触网结构弹性不足、车体振动、不同区段运行速度,以及由于设计原因导致的弓网之间接触力不平衡等原因,使接触线和受电弓滑板出现不均匀的异常磨耗,严重影响地铁列车的运行安全,并给轨道交通运维带来很大压力,因此,降低地铁运行时产生的弓网及轮轨磨耗成为了地铁运行管理部门最需要克服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了方便对弓网与轮轨动态接触磨耗产生和发展的机理进行研究,加之线路实地测试及监测的可行性及周期性不足,因此需要相应的弓网与轮轨动态接触磨耗机理模拟缩比试验系统。而目前现有的弓网与轮轨动态接触磨耗机理模拟缩比试验系统基本为单轮单轨结构,无法实现转向架系统的四轮双轨模拟,特别是无法模拟弓网及轮轨子系统在曲线段的运行状态,不能很好地对磨耗有贡献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准确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弓网与轮轨动态接触磨耗机理模拟缩比试验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弓网与轮轨动态接触磨耗机理模拟缩比试验系统,包括弓网子系统和轮轨子系统,所述弓网子系统包括接触网和受电弓,所述接触网为环形结构,所述接触网包括环形结构的线网,所述线网上方通过中间连接机构与固定耳朵相连,所述固定耳朵远离限位一端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中间连接机构包括长螺栓,所述固定耳朵为U型,所述长螺栓固定安装在固定耳朵底部,所述长螺栓外部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中间连接块,所述中间连接块外部安装有与长螺栓相配合的用于调节磨耗斑痕的双向螺母,所述轮轨子系统包括设置在环形轨道基础上并与其相配合的车体转向架,所述车体转向架内侧安装有柔性拉杆,所述柔性拉杆远离车体转向架的一端与环形轨道基础的中心相连,所述受电弓一端与车体转向架上端相连,另一端与线网相连,所述立柱下端与环形轨道基础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受电弓通过一端通过电缸与车体转向架相连,另一端通过碳滑板与线网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环形轨道基础上固定安装有轨枕,所述轨枕两端上方分别安装有内环钢轨和外环钢轨,所述内环钢轨和外环钢轨均通过减震扣件与轨枕相连,所述轨枕底部外侧安装有用于调节轨枕内外高度差的超高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环形轨道基础上开设有与轨枕相配合的用于调节轨枕间距的轨枕安装孔,所述轨枕上开设有与内环钢轨和外环钢轨相配合的扣件槽,所述减震扣件安装在扣件槽内,所述减震扣件包括轨下弹性垫、弹条、铁垫板、板下弹性垫及锚固螺栓,所述弹条用于固定内环钢轨和外环钢轨,所述锚固螺栓用于将轨枕固定在环形轨道基础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22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半导体设备用分流增压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