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减量化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1920.X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6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常江;张志强;刘国梁;邱浩然;王佳伟;王浩;杨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10004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渗滤 浓缩 量化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减量化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纳滤单元、过滤单元、酸调节单元、正渗透单元和高盐浓缩单元;纳滤单元通过第一浓缩液水箱和第一进料泵与所述过滤单元连接;酸调节单元包括调酸水箱、混酸泵、加药装置、pH控制器和第二进料泵;正渗透单元包括正渗透进水箱、第三进料泵、多段正渗透组件、第二浓缩液水箱、汲取液进水泵、汲取液浓水箱和汲取液稀水箱;高盐浓缩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进料泵、一级纳滤装置、一级产水箱、第五进料泵、二级纳滤装置、二级产水箱、第六进料泵和反渗透装置,以及任选地包括汲取液溶质补充装置。本发明解决了膜污染问题和高能耗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减量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推荐处理工艺为:调节池+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深度处理一般采用膜技术,包括两级DTRO(叠管式反渗透)、MBR+NF/RO(膜生物反应器+纳滤或反渗透)。膜法深度处理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产水水质好、易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但同时产生更高浓度的浓缩液。浓缩液的量一般占垃圾渗滤液处理量的15%-30%,有时甚至高达50%,具有成分复杂、高盐、高有机物、高氨氮、可生化性差等特点。浓缩液处理一直是渗滤液行业老大难的问题。目前浓缩液主要处理方法有:回灌、高级氧化、蒸发、焚烧、固化覆盖等。若浓缩液直接去蒸发或焚烧,具有处理水量大、设备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缺点,因此,一般先进行减量化处理。浓缩液减量化技术有RO(超高压反渗透)、DTRO、FO(正渗透)、ED(电渗析)、MD(膜蒸馏)、MED(多效蒸发)和MVR(机械蒸汽再压缩)等。
然而,RO(超高压反渗透)运行压力高,同时对进水水质要求较高(SDI15≤5);DTRO膜污染严重、清洗频繁;ED占地大、能耗高;MD通量低、需要废热;MED和MVR运行稳定性差,且上述技术均无法直接提高纳滤产水的水质。
正渗透(FO)是一种“绿色”技术,在常压下以膜两侧渗透压差作为驱动力自发实现水传递的膜分离过程,外界水压需求小。正渗透系统主要由正渗透和高盐浓缩(汲取液回收)两部分组成,正渗透部分对高盐、高有机物废水进行浓缩减量,高盐浓缩部分回收汲取液(NaCl溶液)。
因此,目前亟待提出一种新的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减量化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减量化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系统和方法不仅在较低运行压力下使所述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进一步减量,减少后续处理费用,同时改善产水水质,出水稳定达标排放,还具有低能耗、高抗污染等优点,解决了膜污染问题和高能耗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减量化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纳滤单元、过滤单元、酸调节单元、正渗透单元和高盐浓缩单元;
所述纳滤单元通过第一浓缩液水箱和第一进料泵与所述过滤单元连接;
所述酸调节单元包括调酸水箱、混酸泵、加药装置、pH控制器和第二进料泵;所述加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计量泵、Y形过滤器和加药箱;所述混酸泵的进出水管均与所述调酸水箱连接,所述混酸泵的出水管还与所述计量泵连接;所述计量泵和pH控制器用于调节所述调酸水箱内的溶液的pH值;
所述正渗透单元包括正渗透进水箱、第三进料泵、多段正渗透组件、第二浓缩液水箱、汲取液进水泵、汲取液浓水箱和汲取液稀水箱;
所述多段正渗透组件依次连接,用于实现所述料液的逐段浓缩和所述汲取液的逐段稀释;所述多段正渗透组件的每段正渗透组件均包括料液循环泵、正渗透膜组件和汲取液循环泵;所述料液循环泵与所述正渗透膜组件的料液侧连接,所述汲取液循环泵与所述正渗透膜组件的汲取液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19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