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合混珠工艺的生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1441.8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5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平;管潇;胡锋;张靖;魏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游道明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128 | 分类号: | G02B5/128 |
代理公司: | 浙江亿维律师事务所 33319 | 代理人: | 王乃苍 |
地址: | 324400 浙江省衢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工艺 生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合混珠工艺的生产装置,包括储料组件、涂胶组件、输料管、除静电组件、沉降组件、光固化组件,储料组件从上往下依次设有搅拌电机、真空组件、搅拌筒体、搅拌杆、超声波振动环,搅拌电机、真空组件设于搅拌筒体的上方,搅拌杆设于搅拌筒体内并穿过搅拌筒体与搅拌电机连接,超声波振动环设于搅拌筒体内,输料管的一端与搅拌筒体的底部连接,输料管的另一端与涂胶组件连接,除静电组件的上表面与沉降组件的上表面共面。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混珠工艺的生产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混珠及涂布工艺不稳定、气泡难排出的缺陷,从而最终获得反光效果好、质量稳定的玻璃微珠型反光膜,有利于提高大批量量产的成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微珠沉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适合混珠工艺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玻璃微珠型反光膜一般是由面层、玻璃微珠层、聚焦层、金属反射层和背胶层这五层结构组成,其中每一层都是经过前一道工序后涂布层叠而成,制造工艺繁琐复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现有的玻璃微珠型反光膜的制造工艺进行了改进升级,将其中的玻璃微珠层和聚焦层直接通过一种混珠工艺,即将玻璃微珠与树脂直接混合后一次涂布成型,该种工艺精简了传统玻璃微珠型反光膜的层间结构,大大提升了反光膜的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然而在采用混珠工艺生产玻璃微珠型反光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技术性问题,比如在涂布生产过程中,混合液的存放稳定性问题等。由于混合液中玻璃微珠的比重大大高于树脂的比重,比重更大的玻璃微珠容易出现沉淀,与树脂出现分层现象,导致混合液变成了一个不稳定的悬浊液,最终导致了涂布后的产品单位面积上的玻璃微珠的数量差异巨大,从而产品的一致性差,也更容易出现粉线、花斑等残次品现象,最终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大批量量产的质量稳定性。
另外,在混合液经过涂布设备的刮刀涂布成一定厚度的湿涂层后,由于湿涂层中混有气泡且涂层比较厚,导致涂层中的气泡很难排除,排不出的气泡积压在涂层中最终会导致产品出现气泡点缺陷,也会影响产品的逆反射性能。同时,湿涂层单位垂直截面上的玻璃微珠是随机分布在配合液中的,如果不同高度的玻璃微珠不能沉降到同一水平面或者90%以上的玻璃微珠不能沉降到同一水平面,则射入的光线不能很好的聚焦在一个面上,从而使最终的产品的逆反射性能不能满足国家的法规要求,从而不能进行量产和售卖。
针对以上问题,仍需开发出混珠工艺生产装置解决逆反射薄膜的涂布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混珠及涂布工艺不稳定、气泡难排出,从而影响玻璃微珠型反光膜的一致性、质量稳定性等缺陷,提供了新的一种适合混珠工艺的生产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合混珠工艺的生产装置,包括储料组件、涂胶组件,还包括输料管、除静电组件、沉降组件、光固化组件,所述储料组件、所述输料管、所述涂胶组件、所述除静电组件、所述沉降组件、所述光固化组件从左往右依次排列,所述储料组件从上往下依次设有搅拌电机、真空组件、搅拌筒体、搅拌杆、超声波振动环,所述搅拌电机、所述真空组件设于所述搅拌筒体的上方,所述搅拌杆设于所述搅拌筒体内并穿过所述搅拌筒体与所述搅拌电机连接,所述超声波振动环设于所述搅拌筒体内,所述输料管的一端与所述搅拌筒体的底部连接,所述输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涂胶组件连接,所述除静电组件的上表面与所述沉降组件的上表面共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游道明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游道明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14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