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氢合金充氢及活化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91068.6 | 申请日: | 2020-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7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杨高峰;王苗德;贾玺新;杨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安泽特种气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C5/06 | 分类号: | F17C5/06;F17C13/02;F17C13/04;F17C1/12 |
| 代理公司: | 淄博川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75 | 代理人: | 刘子成 |
| 地址: | 255300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活化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氢合金充氢及活化处理装置,包括容置体,所述容置体的一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容置体的内侧从外到内依次设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壁和容置体的外壁之间构成真空层,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与第二壳体外壁之间构成换热腔,所述换热腔通过对称设置的隔板分隔成容积相同的两部分,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环形换热管。本发明中,通过容置体和第一壳体及之间的真空层构成保温隔热结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换热腔通过隔板进行分隔,进行冷水和热水的交替使用,以满足储氢材料的充气及活化处理。达到储氢材料吸收氢气时放热,释放氢气时吸热的工作要求,并形成自动化控制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储氢合金充氢及活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储氢罐充氢操作的程序包括有两种作业程序,一种为活化作业,另一种为充氮作业,所谓活化作业是当储氢罐刚完成制作时,亦即为全新的储氢罐,此时须利用抽真空与充氨气的连续交叉操作方式,使储氢罐合金恢复活性。此外,当储氢合金中毒,导致吸放氢能力下降,亦即与氨气之外的不纯物产生物理性吸附,此时也可利用活化作业,以赶除吸附物质。而充氮作业是当储氢罐氢气消耗后,须送到充氢工厂重新充氢。
由于吸氢和放氢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热能转换,因此,如何来储存现有的储氢材料,并达到储氢材料吸收氢气时放热,释放氢气时吸热的工作要求,并形成自动化控制,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储氢合金充氢及活化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储氢合金充氢及活化处理装置,包括容置体,所述容置体的一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容置体的内侧从外到内依次设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壁和容置体的外壁之间构成真空层,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与第二壳体外壁之间构成换热腔,所述换热腔通过对称设置的隔板分隔成容积相同的两部分,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环形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上对称设置的支管均贯穿第二壳体并延伸至对应的腔体内,以使被分割的换热腔连通,所述第二壳体内部中部设置的用于检测温度、压力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一端穿过容置体和固定板,并与主令控制部电性连接,分隔后的换热腔均通过输送管与外部的蓄热装置连通,分隔后的换热腔内部均设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一端延伸至容置体另一侧端部,所述容置体与加热器在同一端的位置处设有与第二壳体内侧连通的真空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端与固定板所在的容置体端部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且两端部分别与对应的容置体内壁和第一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和隔板均采用不导热材料的高强度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体与固定板之间设有玻璃棉层。
进一步的,所述蓄热装置包括冷水槽和温水槽,用以供应活化作业时加热所需的温水和充氢作业时冷却所需的冷水。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阀与用于抽真空的泵体配合,以对第二壳体内部进行抽真空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采用铜材质,且换热管外侧涂有耐腐蚀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通过容置体和第一壳体及之间的真空层构成保温隔热结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换热腔通过隔板进行分隔,进行冷水和热水的交替使用,以满足储氢材料的充气及活化处理。达到储氢材料吸收氢气时放热,释放氢气时吸热的工作要求,并形成自动化控制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储氢合金充氢及活化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安泽特种气体有限公司,未经淄博安泽特种气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10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