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活垃圾地下回收智能运送装置分选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0921.2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5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创之社通用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24 | 分类号: | B07B1/24;B07B1/42;B07B1/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垃圾 地下 回收 智能 运送 装置 分选 结构 | ||
本发明一种生活垃圾地下回收智能运送装置分选结构公开了一种通过带有不同大小通孔的滚筒对胶囊进行分选,无需人工分选的分选结构,其特征在于主纳筒和辅纳筒通过铰接轴相铰接形成胶囊体,所述主纳筒的边缘处置有密封垫,所述辅纳筒边缘处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和胶囊体的夹角为钝角,所述胶囊体直径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所述胶囊体的两端面为弧形面,所述胶囊体外壁上的周向等角度置有多个气囊,所述气囊截面为半圆形,所述胶囊体上置有至少一个拉把,所述拉把和胶囊体的连接处为弧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生活垃圾地下回收智能运送装置分选结构涉及一种用于生活垃圾地下智慧生态可循环回收系统的对垃圾进行运送分选的分选结构,属于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带有不同大小通孔的滚筒对胶囊进行分选,无需人工分选的分选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包括垃圾的收集、运输和转运三个部分,垃圾通过定点垃圾箱的方式进行分类收集后,再通过特定时间的垃圾运输车进行集中运输到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而目前由于我国城市人口众多,每日垃圾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巨大,导致垃圾收运系统负荷严重,每年都会在垃圾处理上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垃圾收运耗费的成本高,而且在收运过程中,垃圾清运车辆缺乏清洁管理意识,收运过程脏乱差,而现有采用气力抽吸式管道进行垃圾运输的方法,其运输抽吸力有限,只适合中短距离的垃圾输送,其在进行中长距离的运输时,所耗费的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过大,形成大范围的集成化输送管道的建设难度高。
申请人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的一种地下垃圾收运系统,包括泵站,小区垃圾投放单元,垃圾分类投放箱,小区垃圾输送管道,合流单元,合流管道等结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垃圾通过重力直接输送到管道内,会对管道内的水质产生影响,且在垃圾通过管道水流运输的时候容易在管道拐角处发生堵塞,虽然方案中公开说明可以采用密封箱体或者壳体进行垃圾收纳运输,但是因为在相应的时间内人们产出的各类垃圾数量不同,在小区单元楼使用时,使用相同大小的胶囊时,一些胶囊无法装满,在管道运输时会浪费大量的空间,而且当胶囊进入垃圾处理池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对胶囊进行分类,来对里面的垃圾进行后期处理,但人工进行分类工作强度高、效率低下,会严重影响到垃圾处理的速度。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发明一种生活垃圾地下回收智能运送装置分选结构提供了一种通过带有不同大小通孔的滚筒对胶囊进行分选,无需人工分选的分选结构。
本发明一种生活垃圾地下回收智能运送装置分选结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生活垃圾地下回收智能运送装置分选结构由主纳筒、气囊、辅纳筒、密封垫、拉把、单向气阀、封口管、弹性条、封口块和铰接轴组成,主纳筒和辅纳筒通过铰接轴相铰接形成胶囊体,所述主纳筒的边缘处置有密封垫,所述辅纳筒边缘处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和胶囊体的夹角为钝角,所述胶囊体直径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所述胶囊体的两端面为弧形面,所述胶囊体外壁上的周向等角度置有多个气囊,所述气囊截面为半圆形,所述胶囊体上置有至少一个拉把,所述拉把和胶囊体的连接处为弧面,所述主纳筒内沿轴向等距置有多个弹性条,所述辅纳筒内沿轴向等距置有多个弹性条,所述主纳筒上置有单向气阀,所述辅纳筒上置有封口管,所述封口管和辅纳筒相连通,所述封口管内置有封口块,所述封口块为可降解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
一、通过对胶囊分类来对垃圾进行分类。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种生活垃圾地下回收智能运送装置分选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2本发明一种生活垃圾地下回收智能运送装置分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一种生活垃圾地下回收智能运送装置分选结构螺旋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其中为:主管道(1),通孔(2),滚筒(3),分离板(4),主体壳(5),辅管道(6),转轴(7),螺旋叶(8),轴承(9),驱动电机(1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创之社通用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创之社通用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09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