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水龙头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90733.X | 申请日: | 202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3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侯泽宇;侯宛莹;侯宝军;张海平;常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龙煜精密铜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11/00 | 分类号: | F16K11/00;F16K15/03;F16K27/00;F16K27/02;F16K31/60;F16K37/00;F16L27/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2247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水龙头 | ||
本发明公开了多功能水龙头,包括水阀本体,所述水阀本体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调节把手,所述水阀本体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龙头外管,所述龙头外管的外侧外表面且位于水阀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外侧外表面且位于水阀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的内侧且位于龙头外管的内部设置有一号水管,所述一号水管的外侧且位于龙头外管的内部设置有积水室,所述积水室的顶部且位于龙头外管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出水嘴,所述龙头外管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外管把手。本发明为多功能水龙头,其开口朝上,类似于喷泉的状态,喷出的水高度合适,并且散开呈圆盘形状,使用者转动脸就能自动清洗干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龙头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功能水龙头。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水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有节水的功效。水龙头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从老式铸铁工艺发展到电镀旋钮式的,又发展到不锈钢单温单控水龙头、不锈钢双温双控龙头、厨房半自动龙头。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水龙头,都会从材质、功能、造型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现目前使用水龙头洗脸时,通常是用手捧起水往脸上浇,这种方式会存在洗得不干净,或者边角处有遗漏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多功能水龙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水龙头,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多功能水龙头,包括水阀本体,所述水阀本体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调节把手,所述水阀本体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龙头外管,所述龙头外管的外侧外表面且位于水阀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外侧外表面且位于水阀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的内侧且位于龙头外管的内部设置有一号水管,所述一号水管的外侧且位于龙头外管的内部设置有积水室,所述积水室的顶部且位于龙头外管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出水嘴,所述龙头外管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外管把手;在所述龙头外管前端还设有红外感应器,在水阀本体中安装有电磁感应阀,所述红外感应器的输出端与电磁感应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器在检测到红外信号时控制电磁感应阀打开水阀本体;所述水阀本体与调节把手为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把手为L形结构,所述水阀本体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有二号水管,所述两组二号水管为冷暖水管,所述二号水管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内侧为螺母结构,所述二号水管的内侧与水阀本体的水槽互相连接,所述二号水管与水阀本体为固定连接;所述龙头外管与安装环为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环与调节环为活动连接,所述安装环的外侧与调节环的内侧均设置有相对应的螺纹,所述调节环与水阀本体为活动连接,所述水阀本体的内侧设置有与调节环相对应的凸块,所述调节环的外侧且位于水阀本体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与调节环以及水阀本体均为活动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红外感应器包括芯片I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连接信号输入端V1、二极管D1的正极、三极管D9的发射极、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D11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二引脚,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三引脚,三极管D9的基极连接芯片IC的第四引脚,三极管D9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4的一端、三极管D12的集电极、二极管D6的正极、电阻R5的一端、发光二极管D8的正极和信号输出端V2;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五引脚,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和三极管D10的基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六引脚,三极管D10的集电极连接芯片IC的第七引脚,三极管D10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三极管D11的基极,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八引脚,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的一端和三极管D11的发射极,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电阻R3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6的负极、三极管D12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D12的基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龙煜精密铜管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龙煜精密铜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07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通警示锥
- 下一篇:一种测试用卫星导航天线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