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通警示锥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90720.2 | 申请日: | 202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2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侯宛莹;侯宝军;侯泽宇;张海平;常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龙煜精密铜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9/654 | 分类号: | E01F9/654;F16F15/02;F16F15/08;B01D46/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2247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通 警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通警示锥,包括一号壳体,所述一号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二号壳体,所述二号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内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砂石,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内部设置有一号橡胶层,所述一号壳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设置有二号橡胶层,所述二号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孔,所述二号壳体的内壁设置有磨砂层,所述一号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提拉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交通警示锥,提高警示锥的稳定性,避免发生碰撞时造成警示锥位置发生偏移或翻倒,便于对警示锥进行拆卸收纳,提高便携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警示锥的相关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交通警示锥,属于交通警示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交通警示锥可应用于所有道路危险地段,施工场地及大型活动现场等,以便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大型现场活动的踩踏事故,具有使用方便、警示效果好、成本低的优点;现有交通警示锥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警示锥一般为塑料材质制成,重量较低,受到碰撞时容易偏移、翻倒,其次,警示锥在携带过程中较为不便,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随车携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交通警示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警示锥,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携带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交通警示锥,包括一号壳体,所述一号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二号壳体,所述二号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内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砂石,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内部设置有一号橡胶层,所述一号壳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设置有二号橡胶层,所述二号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孔,所述二号壳体的内壁设置有磨砂层,所述一号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提拉环,所述一号壳体、二号壳体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反光带;,在所述底座内安装有微型抽气泵,所述微型抽气泵包括抽气泵主体,所述抽气泵主体的前端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槽,所述内螺纹槽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前端设置有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内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抽气泵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直流马达电机,所述直流马达电机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设置有螺栓孔,所述安装块的一侧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块;所述进气管与抽气泵主体的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抽气泵主体的前端外表面靠近进气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有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均垂直于抽气泵主体的前端外表面,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为中空圆柱体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与进料口相匹配,所述底座与固定套筒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筒与一号橡胶层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橡胶层的外表面与二号壳体的下端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底座、密封盖、固定套筒均为塑料材质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底座内的砂石,提高警示锥的配重,避免发生翻倒。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与连接孔相匹配,所述连接柱的数量为四组,所述连接柱位于一号壳体的下端外表面呈阵列排布,所述连接柱与二号壳体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柱与连接孔的位置相对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对警示锥进行拆卸分解,便于携带。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与一号壳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为塑料材质制成,所述二号橡胶层的外表面与连接孔的内壁相贴和,所述一号壳体与二号壳体之间为活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二号橡胶层能够提高连接柱与二号壳体的牢固性。
优选的,所述二号壳体与固定套筒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一号壳体、二号壳体、提拉环均为塑料材质制成,所述反光带与一号壳体、二号壳体之间均为活动连接,所述一号壳体与提拉环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部分部件之间为活动连接,便于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龙煜精密铜管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龙煜精密铜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07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外智能消毒机器人
- 下一篇:多功能水龙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