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听力装置的组合件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9747.X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5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L·S·克里斯滕森;K·龙格;J·特洛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H04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阙华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4 | 代理人: | 陈建春;吴召玲 |
地址: | 丹麦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听力 装置 组合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用于听力装置的组合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耳模,所述耳模包括配置成容纳输出变换器的空腔及包括用于接收盖部分的耳模开口;形成盖部分;形成用于使耳模与盖部分连接的至少一连接支柱;其中盖部分配置成安装到耳模开口内以封闭耳模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其中耳模、支柱和盖部分在一次成型操作期间形成,使得耳模、支柱和盖部分制造为整件;去除至少一支柱;将盖部分安装在耳模开口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听力装置的耳内部分的组合件的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助听器的耳内部分的组合件。此外,本发明涉及包括耳内部分的助听器的制造方法。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包括耳内部分的耳后式助听器(BTE)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助听器尤其是BTE助听器领域,助听器的可见性问题很重要。具体地,用户想要助听器尽可能少地看得见。为实现该效果,一种措施是提供听力装置的耳内部分,其中针对用户的肤色调整颜色。这可通过听力装置的将具有定制颜色的耳内部分实现。然而,助听器需要主要适合用户的听觉需要。这意味着用户需要听力装置具有特定增益从而补偿该用户的特定听力损失,这导致需要特定大小的扬声器/输出变换器及因而针对扬声器调整的盖大小。然而,在该情形下,生产具有针对特定用户定制的耳内部分的助听器不仅要求特定颜色,而且要求盖具有特定大小,其具有用于与助听器的耳后部分连接的盖。这导致成本增加。因而,需要提供一种耳内部分,其具有由同样的材料制成的盖并成形为使得盖以高准确度适合耳内部分。此外,由于盖用于匹配特定用户的耳道,在生产期间提供耳道内元件和特定的盖很重要,用于组装在一起。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解决至少部分上面提及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包括用于听力装置的耳内部分的组合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形成耳模,耳模包括配置成容纳输出变换器的空腔及包括用于接收盖部分的耳模开口。该方法可包括形成用于使耳模与盖部分连接的至少一连接支柱。盖部分可配置成安装到耳模开口内以封闭耳模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该方法可包括形成盖部分。耳模、支柱和盖部分可在一次成型操作期间形成,使得耳模、支柱和盖部分制造为整件。
由于耳模和盖部分制造为整件,盖部分和耳模可按所选的与预计用户的肤色最佳匹配的定制颜色进行生产。这意味着根据本发明的组合件可在同一打印操作中进行打印,其意味着在同一打印机处及在同一过程中。这意味着,在生产各个部分时,可提供同样的打印条件,这导致盖和耳内部分元件的颜色匹配改善。盖优选在与耳内部分同样的方位进行打印,实现更好的与3D打印机有关的准确度。至少一支柱使得耳模与盖连接。因此,有利于处理和清洁3D打印的组合件。此外,盖与预计将与其一起使用的特定耳模连接,这消除了在组装听力装置期间错配的风险。因而,在生产时,有利地,不需要将盖与耳内部分进行匹配的步骤。
形成可以是或者可包括增材制造过程。
根据在此公开的方法的形成方法可通过增材制造过程如3D打印方法进行。一个官方的工业标准术语(ASTM F2792)通常用于该技术的应用。增材制造过程是接合材料而从3D模型数据制造物品的过程,通常一层一层地,与减材制造方法相反。增材制造方法包括数字光处理(DLP)、立体印刷成型设备(SLA)、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熔融沉积成型(FDM)、多喷成型(MJM)。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是数字光处理(DLP)。
本发明方法可包括在一位置形成至少一支柱,使得至少一支柱在与开口实质上平行的位置保持盖隔开。
当打印盖时,使得其放置成与耳模中的开口相对,在打印组合件之后,盖仅需要被压平。向开口按压盖进入耳模开口内是可能的,因为支柱被制作成使得它们可容易地弄断并去除。
本发明方法可包括形成四个支柱。
本发明方法可包括在盖部分的拐角处形成四个支柱。
本发明方法可包括从同样的材料形成耳模和盖部分,优选具有同样颜色的材料。因而,盖部分和耳模具有同样的颜色,优选具有与用户肤色匹配的颜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康有限公司,未经奥迪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97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