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片冷却器及纤维丝的制备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8981.0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5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郭仁贤;刘劲松;祖群;黄荣军;王振朋;周建淼;郑向阳;季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088 | 分类号: | D01D5/088;D01D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乐乐 |
地址: | 210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片 冷却器 纤维 制备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叶片冷却器及纤维丝的制备系统,制备系统包括叶片冷却器,叶片冷却器包括基座、实心叶片、送风机构及出风部件。向基座的第一通道内通入冷却介质,对所有的实心叶片进行冷却,冷却液不会流通到实心叶片内,实心叶片不会出现渗水现象;送风机构向第二通道内通入气体,该部分气体沿着实心叶片的表面流动,对实心叶片的温度进行调整,使得实心叶片的温度均匀,进而使冷却区域内的环境温度均匀;出风口吹出的风可以吹散玻璃纤维丝根部的挥发物,挥发物很少冷凝于叶片上,避免了挥发物对实心叶片的腐蚀,对实心叶片起到保护作用,进而延长叶片冷却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却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及纤维丝的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玻璃纤维丝制备过程中,玻璃纤维溶液置入炉体内,炉体的底部开口处设有呈漏斗状的拉丝漏板,漏板上设有若干个出丝孔,炉体内的玻璃纤维溶液经漏板的出丝孔形成各个玻璃纤维丝,玻璃纤维丝的丝根部位需要经冷却装置进行冷却,使玻璃纤维丝根冷却固化,进而便于将冷却后的若干个纤维丝的头部进行拉丝,以形成所需直径的玻璃纤维丝。
现有技术中对玻璃纤维丝根进行冷却,一般采用叶片冷却器,叶片冷却器包括基座及安装在基座的一侧表面上若干个间隔分布的冷却叶片,冷却叶片内设有U型走向的空心通道,基座内设有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冷却液经流入通道进入叶片的空心通道,在叶片内流动,之后冷却液流向流出通道,从而使叶片的温度被降低,进而对处于相邻两个叶片之间的玻璃纤维丝根进行冷却。
此结构的叶片冷却器,由于冷却液能够在叶片内流过全程,实现叶片温度冷却,满足丝根成形工艺要求。但是,此结构叶片的U型空心通道,加工复杂和制备成本高,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空心通道容易出现裂缝,冷却液在缝隙处出现渗漏现象,导致冷却器的使用寿命短,每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定期更换冷却器。同时,玻璃纤维挥发物在遇冷后,在叶片表面上冷凝,停留在叶片上,玻璃挥发物本身具有腐蚀成分,对叶片造成腐蚀,缩短叶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叶片冷却器的叶片容易内腐蚀,叶片上容易出现缝隙而引起渗漏现象,玻璃挥发物腐蚀叶片,最终导致叶片冷却器的使用寿命短、生产效率低。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叶片冷却器,包括
基座,设有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供液体流通;
至少两个实心叶片,任一所述实心叶片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第二端作为自由端向外延伸;所有所述实心叶片并排且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实心叶片之间形成冷却区域;
送风机构,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至少两个出风部件,其一端设在所述基座上且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另一端设有出风口;每个所述实心叶片的至少一侧壁外分布至少一个与其平行的出风部件,所述第二端较所述出风口向外伸出,以使所述出风口对各自对应的实心叶片的侧壁吹风。
可选地,上述的叶片冷却器,所述出风部件的一端朝向另一端在水平方向上呈直线延伸;所述出风部件的长度小于各自对应的实心叶片的长度。
可选地,上述的叶片冷却器,所述出风部件为设在所述基座上的出风管或出风盒。
可选地,上述的叶片冷却器,所述出风部件与各自对应的实心叶片的一侧壁相邻或贴合分布。
可选地,上述的叶片冷却器,每个所述实心叶片上相对的两个侧壁外分别分布至少一个出风部件。
可选地,上述的叶片冷却器,至少两个出风部件呈列均匀分布在各自对应的所述实心叶片的一侧壁外。
可选地,上述的叶片冷却器,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第二通道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89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