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率因数与电压的联合调节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88950.5 | 申请日: | 2020-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4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存平;李洪涛;郝良;李子衿;于希娟;赵贺;饶强;张淼;宋一凡;于浩然;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16 | 分类号: | H02J3/16;H02J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周春枚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因数 电压 联合 调节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功率因数与电压的联合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功率因数评价模型,其中,所述功率因数评价模型用于计算所述功率因数的偏差的最小值;
建立电压评价模型,所述电压评价模型用于计算所述电压的偏差的最小值;
根据所述功率因数评价模型和所述电压评价模型得到联合控制模型;
基于所述联合控制模型生成控制策略,其中,所述控制策略用于调节所述功率因数与所述电压;
其中,建立功率因数评价模型,包括:获取变电站功率因数的控制目标值;确定所要控制功率因数的变电站集合;获取所述变电站集合中目标变电站的功率因数;根据所述控制目标值、所述变电站集合、所述目标变电站的功率因数、所述功率因数对无功功率的灵敏度,以及所述无功功率的调节量,建立所述功率因数评价模型;
其中,所述功率因数评价模型为:
其中,F1为所述功率因数评价模型的表示符号,pfset是所述变电站功率因数的控制目标值;NQ是所要控制的功率因数的变电站集合,其中,所述所要控制的所述功率因数的变电站集合为小于所述变电站功率因数的控制目标值的变电站集合;pfk是第k个目标变电站的功率因数;CQ是所述功率因数对无功功率的灵敏度;ΔQ是所述无功功率的调节量;
其中,建立电压评价模型,还包括:获取电压的控制目标值;确定所要控制电压的电压节点集合;获取所述电压节点集合中的目标节点电压;获取无功功率的调节量,以及所述电压值对所述无功功率的灵敏度;根据所述控制目标值、所述电压节点集合、所述目标节点的电压、所述无功功率的调节量以及所述电压值对所述无功功率的灵敏度,建立所述电压评价模型。
其中,所述电压评价模型为:
其中,F2为所述电压评价模型的表示符号,NU为所述电压节点集合;Uk为第k个目标节点电压;Uset为所述电压的控制目标值;ΔQ为所述无功功率的调节量;CU为所述目标节点电压对所述无功功率的灵敏度;
其中,根据所述功率因数评价模型和所述电压评价模型得到联合控制模型,所述联合控制模型为:
F3=w1F1+w2F2
其中,F3为所述联合控制模型的表示符号,QG为无功源的无功功率;下标max、min分别表示上限值和下限值,其中,Umax、Umin分别是所述目标节点电压的上限值和下限值;pfmax、pfmin分别是所述目标变电站的功率因数的上限值和下限值;w1和w2分别为所述功率因数评价模型和所述电压评价模型的权重系数,w1和w2在[0,1]间取值,且w1+w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基于所述联合控制模型生成控制策略,所述控制策略包括:
当所述目标节点电压大于所述目标节点电压的上限值,或小于所述目标节点电压的下限值,同时所述功率因数大于所述目标变电站的功率因数的上限值,或小于所述目标变电站的功率因数的下限值,设置所述w1和w2均为0.5;
当仅所述功率因数大于所述目标变电站的功率因数的上限值,或小于所述目标变电站的功率因数的下限值,设置所述w1=1、w2=0;
当仅所述目标节点电压大于所述目标节点电压的上限值,或小于所述目标节点电压的下限值,设置所述w1=0、w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895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脸表情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目标用户筛选方法及相关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