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速器副箱输出轴热处理强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87581.8 | 申请日: | 2020-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9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宁;王学双;齐飞;赫建勇;李骏;邹德志;李伟;王云松;韩长亮;王保男;何铭雪;袁照丹;姜波;李航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28 | 分类号: | C21D9/28;C21D1/10;C21D1/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输出 热处理 强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商用车变速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变速器副箱输出轴热处理强化方法,包括对工件进行调质处理;感应器在工件的第一预设位置按第一预设功率加热第一预设时间;感应器移至第二预设位置处按第二预设功率加热第二预设时间;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距离主喷水圈喷水冷却;移至第三预设位置提升至第三预设功率,然后移动至第四预设位置,辅助喷水圈开始喷水冷却;移至第五预设位置按第四预设功率加热第三预设时间;移至第六预设位置处后停止加热,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预设距离冷却第四预设时间;移至第七预设位置,然后移动第三预设距离停止喷水冷却。提高了表面硬度并形成一定深度的硬化层,从而使该零件的扭转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车辆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器副箱输出轴热处理强化方法。
背景技术
副箱输出轴是大扭矩变速器中的重要零件,用来将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到驱动桥,因承受的载荷较大,需要对该件进行热处理强化。现普遍采用高淬透性齿轮材料(例如20CrNiMoH)进行渗碳淬火回火处理工艺,通常情况下,渗碳后表面硬度为(58~63)HRC,有效硬化层深度为CHD550HV1 1.0~1.4,心部硬度≥255HV30。由于受到材料淬透性、渗碳层碳含量和淬火油冷却特性的影响,表层高碳区硬度降至心部低碳区硬度的垂直距离一般只有(1.2~2)mm,硬度下降很快,也说明零件由表及里的强度降低明显。
但是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对副箱输出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商用车大扭矩变速器需要在主体结构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将输出扭矩提高10%;原来那种采用低碳合金钢渗碳淬火回火工艺强化的副箱输出轴因扭转强度不足,发生早期断裂,静扭强度后备系数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因此,亟需一种变速器副箱输出轴热处理强化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副箱输出轴热处理强化方法,在经过调质处理和感应淬火处理后,零件的表面硬度与渗碳淬火回火处理件基本相当(稍低),而有效硬化层深度大幅度提高,使由表及里的硬度下降速度减缓,进而提高了输出扭矩,避免早期断裂的现象。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变速器副箱输出轴热处理强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高淬透性中碳合金钢材质的工件进行调质处理,并加工至磨削加工前尺寸;
S2、对所述工件进行感应淬火处理,其包括如下步骤:
S21、感应器在所述工件的第一预设位置按第一预设功率加热第一预设时间;
S22、所述感应器按第一预设速度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沿第一方向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处,然后按第二预设功率加热第二预设时间;
S23、所述感应器按第二预设速度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距离,所述感应器的主喷水圈开始喷水冷却;
S24、所述感应器继续按第三预设速度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三预设位置,在移动过程中按第二预设功率继续对所述工件加热,移动至第三预设位置时功率提升至第三预设功率,然后移动至第四预设位置,感应器的辅助喷水圈开始喷水冷却;
S25、所述感应器沿所述第二方向按第三预设速度移动至第五预设位置,然后按第四预设功率加热第三预设时间;
S26、沿第二方向按第四预设速度移动至第六预设位置处,在移动过程中按第四预设功率加热,移动至所述第六预设位置后停止加热,然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感应器按第五预设速度移动第二预设距离,继续冷却所述工件第四预设时间;
S27、感应器沿所述第一方向按所述第一预设速度移动至第七预设位置,然后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第三预设距离,所述主喷水圈和辅助喷水圈停止喷水冷却,感应淬火过程完成。
作为一种变速器副箱输出轴热处理强化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21之前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75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