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消光母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86466.9 | 申请日: | 2020-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4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 发明(设计)人: | 齐先锋;方文彬;王兆中;吴宝转;汪金保;刘成才;武立俊;陈普;曹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田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4 | 分类号: | C08L23/14;C08L23/06;C08L23/08;C08K5/098;C08K3/22;C08J3/22;C08J5/18;C08L23/1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道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69 | 代理人: | 司贺华 |
| 地址: | 2314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消光母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消光母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三元共聚聚丙烯85‑90份、高密度聚乙烯24‑28份、硬脂酸锌0.3‑0.5份、纳米氧化镁0.01‑0.02份、增溶剂0.2‑0.5份。半消光母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料,将所有原料放入在混合机内混合10‑15min,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和过滤器,将原料熔融挤出条状物,迅速水浴冷却、干燥,再进行切粒和杂物分离,吸入料罐,在料罐内经过二次干燥后制成颗粒成品,装入隔绝的塑料袋内,即得所述半消光母料。利用本发明的半消光母料制得的半消光膜分散性能好,且提高了生产稳定性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消光母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消光母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上世纪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薄膜)被开发出来以来,由于其产量大,产品性能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消光膜作为BOPP薄膜的一类,产品的产量和性能也在不断提高,消光料作为消光膜最重要功能原料,直接影响着薄膜的外观触感。目前市场上的消光膜雾度基本在70以上,称为全消光膜,而雾度低于60的消光膜(一般称为半消光膜)客户和需求较少,导致这类半消光料的开发也较为滞后,半消光料的性能也较差。但是随着未来市场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于半消光膜需求必然增多,目前的半消光母料大多采用二元无规聚丙烯共聚物或三元无规聚丙烯共聚物。相比二元聚丙烯共聚物,三元无规共聚聚丙烯的热封温度、透明度等性能比二元无规共聚更佳,能更好满足薄膜均匀性等方面的要求,但是生产的稳定性稍差,容易使薄膜在纵向拉伸过程中发生粘辊现象。相比三元聚丙烯共聚物,二元聚丙烯共聚物制备的半消光母料分散性差,但是稳定性好。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性能俱佳的半消光母料,大大影响了板消光薄膜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消光母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本发明的半消光母料制得的半消光膜分散性能好,且提高了生产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半消光母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三元共聚聚丙烯85-90份、高密度聚乙烯24-28份、硬脂酸锌0.3-0.5份、纳米氧化镁0.01-0.02份、增溶剂0.2-0.5份。
优选地,所述三元共聚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6-10g/10min。
优选地,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0.15-0.40g/10min。
优选地,所述增容剂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熔融指数为22.0-28.0g/10min。
优选地,半消光母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料,将所有原料放入在混合机内混合10-15min,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和过滤器,将原料熔融挤出条状物,迅速水浴冷却、干燥,再进行切粒和杂物分离,吸入料罐,在料罐内经过二次干燥后制成颗粒成品,装入隔绝的塑料袋内,即得所述半消光母料。
优选地,所述配料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保温炉的温度稳定在40-50℃,然后将三元共聚聚丙烯、硬脂酸锌、纳米氧化镁依次放入保温炉内,利用搅拌装置将保温炉内的原料混合均匀,30-45min后取出保温炉内的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迅速进行干燥后备用,同时准备高密度聚乙烯和增溶剂备用。
优选地,搅拌装置的搅拌速度为200-230r/min。
优选地,所述挤出机温度逐步由210℃到170℃控温挤出,挤出质量根据挤出机的配置,控制在每小时300公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将本发明制备的半消光母料用于BOPP薄膜的消光层使用,制得的BOPP薄膜表面粗糙度均匀,雾度分布均匀,消光效果稳定;
2)通过利用三元共聚聚丙烯、硬脂酸锌、纳米氧化镁复配,使薄膜在纵向拉伸过程中不会出现粘辊现象,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且不影响薄膜的性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田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田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64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