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级分压模块化热能提升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85879.5 | 申请日: | 2020-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8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胡斌;姜佳彤;王如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H4/02 | 分类号: | F24H4/02;F24H9/20;F25B30/02;F25B4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级 模块化 热能 提升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分级分压模块化热能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的多级热泵模块(2),所述热泵模块(2)包括蒸发器(9)、压缩机(11)、冷凝器(13)、节流阀(15);
蒸发器(9)包括废热水换热管(8)和第一制冷剂换热通道(10);
冷凝器(13)包括第二制冷剂换热通道(12)和供热水换热管(14);
第一制冷剂换热通道(10)、压缩机(11)、第二制冷剂换热通道(12)以及节流阀(15)首尾连接,实现闭式循环;
相邻的热泵模块(2)的废热水换热管(8)相连通;
相邻的热泵模块(2)的供热水换热管(1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分压模块化热能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热泵模块(2)的废热水换热管(8)通过废热水连接管(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分压模块化热能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热泵模块(2)的供热水换热管(14)通过供热水连接管(6)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分压模块化热能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
废热水自最后一级热泵模块的废热水换热管(8)进入,自第一级热泵模块的废热水换热管(8)流出;
热水由第一级热泵模块的供热水换热管(14)进入,自最后一级供热水换热管(14)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级分压模块化热能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废热水流通方向,热泵模块的蒸发器(9)的压力递减,热模模块的冷凝器(13)的压力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分压模块化热能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采用降膜或满液式换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分压模块化热能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模块采用变频压缩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分压模块化热能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热泵模块的级数为4级至9级。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分级分压模块化热能提升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设定温度输入步骤:输入要求的输出温度T7*;
检测步骤:测量当前热源温度Ts,以及冷却水温度Th;
转速确定步骤:检测热泵模块蒸发器入口温度Ti,N和冷凝器出口温度To,N,根据Ti,N和To,N对应饱和压力,确定压缩机转速;
温度判断步骤:压缩机转速达到平稳后,检测热泵模块的蒸发温度是否为入口温度Ti,N-x℃,检测冷凝温度是否为冷凝器出口温度To,N-x℃,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下一级热泵模块,进入转速确定步骤;若判断结果为否,则重新检测此时的蒸发器入口温度Ti,N,冷凝器出口温度To,N,重新调节压缩机转速,直至达到换热器最小换热温差维持在x℃;
输出步骤:输出最终温度T7,判断是否达到需求输出温度T7*,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维持状态运行;若判断结果为否,则从最后一级热泵模块开始重新调节,直至达到需求输出温度,保持各热泵模块稳定运行,获得稳定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为最小换热温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587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频软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分布式控制系统及其动态调度资源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