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友好型土壤复合修复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81885.3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0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夏威夷;曲常胜;张强;丁亮;王栋;王水;王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B09C1/00;B09C1/08;C05G3/8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许峰;程化铭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友好 土壤 复合 修复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友好型土壤复合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钛石膏改性煤制气废渣和赤泥改性蓝藻基炭质材料干法搅拌使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粉体;将混合物粉体分批倒入钢铁酸洗废液中,边倒入粉体边搅拌,得到混合浆液;将混合浆液振荡后静置;将静置后的混合浆液至于干燥箱中,通入105±5℃温度的惰性气体进行烘干,并研磨后过筛,制备得到修复剂。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制备得到的修复剂,可协同处理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效率高,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对环境友好,无二次污染。本实施例制备方法制备步骤简单,设备要求低,过程易控制,易于实现规模产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和污染场地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生态友好型土壤复合修复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化学性质、迁移能力、赋存形态均有明显差异明显,同时其与土壤中土颗粒、水、有机质、可溶盐之间还存在复杂交互作用,因此重金属和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无害化处理一直是环境修复领域的难点。现阶段国内外已投入使用的蒸汽浸提、动电修复、固化稳定化等技术,往往只对某一种或一类污染物污染场地有效,因此针对重金属和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往往需要多种修复技术联合使用,导致相关修复工程的技术门槛高、流程复杂、成本巨大。因此急需开发能协同处置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材料和技术。
而随着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频出现,为防治严重空气污染,煤化工尤其是煤制气领域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迎来迅猛发展的契机。但煤气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化废渣,其数量达到投煤量的20%左右,粗略统计其日排放量高达20万吨。同时由于我国地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不断加剧,江河湖泊的蓝藻水华现象频发,如太湖、巢湖、滇池、三峡库区支流等蓝藻污染事件。蓝藻不仅会引起水体缺氧,破坏水源质量,还能够通过分泌次生代谢物引起水生生物中毒,并进而影响人类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和环境损失。钛石膏、赤泥则分别是国内钛白粉和氧化铝生产行业重要副产物,其年排放量分别高达700万和3000万吨;而作为我国工业重要领域的钢材和机械加工行业,其相关生产过程往往需要利用硫酸进行酸洗以去除铁锈,据统计我国年钢铁酸洗废液排放量高达100万吨。上述工业和水生生物废弃物产量大、环境危害高,开展资源化利用是节约废料处置费用、避免堆存排放污染、降低环境风险的重要途径。
因此利用煤制气废渣、蓝藻、钛石膏等,开展新型环境友好型土壤修复剂的制备,在有效实现工业和生物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的同时,还能用于固定土壤中重金属的同时,有效吸附分解有机污染物,有望高效解决土壤的复合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友好型土壤复合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修复剂能够同步固定土壤中重金属、吸附分解有机污染物,在降低污染土壤浸出毒性的同时,改善其理化特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态友好型土壤复合修复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将钛石膏改性煤制气废渣和赤泥改性蓝藻基炭质材料干法搅拌使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粉体;
步骤302)将步骤301)得到的混合物粉体分批倒入钢铁酸洗废液中,边倒入粉体边搅拌,得到混合浆液;
步骤303)将步骤302)得到的混合浆液振荡,静置18小时以上;
步骤304)将步骤303)静置后的混合浆液至于干燥箱中,通入105±5℃温度的惰性气体进行烘干,并研磨后过筛,制备得到修复剂。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按照质量百分数,所述钛石膏改性煤制气废渣为20~40%,所述赤泥改性蓝藻基炭质材料为20~40%,所述钢铁酸洗废液为20~60%。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03)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18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