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电站压板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1393.4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7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于浩;董元帅;张庆伟;苏廷;黄进;王高明;周贵生;史宁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王方超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电站 压板 状态 在线 监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变电站压板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压板状态传感器模块,用于执行:采集压板的投、退状态给所述压板状态采集器模块;安装在压板上的模件,用于执行:随压板投、退动作到位,并触发压板状态传感器吸合或者断开;定位卡扣,用于执行:模件的限位,当悬臂式压板退出后,限制模件的倾斜角度,防止触碰到紧邻的压板;LIN通讯底板模块,用于执行:集成若干个压板,每个压板的地址通过芯片键盘矩阵方式扫描及编码,识别所述压板状态传感器模块,通过LIN单总线通讯将压板投、退状态上送到压板状态采集器模块中;压板状态采集器模块,用于执行:根据每次的检测结果与设置的典型值进行比对,并进行相应的声光提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压板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属于二次设备压板状态在线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变电站二次压板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二次设备,包括功能压板和出口压板,功能压板作用于保护某些功能的投退,出口压板作用于断路器跳闸或其他保护功能的启动,目前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存在以下问题:(1)变电站压板是定期巡检一次,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人为比对容易发生错漏,巡检效率低,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2)随着运维一体化运行模式的推广,信息集中上送、统一管理成为趋势,变电站压板状态信息亟需纳入集中管理。目前压板状态在线监测常用的技术主要有重动继电器触点状态检测、图像识别及非侵入式检测系统。重动继电器触点状态检测:在投入状态,固定压板,发挥RTU控制重动继电器作用,在压板回路上,串入重动继电器常开触点,继而使用RTU,对重动继电器触点开合情况实施检测。通过上述方式,对压板投退状态进行远程遥控和检测。这种方式能够对远程压板投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但成本高,且存在漏洞,很难对压板退出情况进行准确判断。识别图像:在变电站内,摄像机安装位置非常讲究,最佳选择是继电保护区域。其主要用来为压板提供服务,而压板位置在保护测控屏上。在数据库内,对压板状态实施保护和预存,在识别过程中,将已上传压板图像和数据库内预存压板状态作比较,以此完成投退状态检测工作。该方式实施过程简便、可靠性强、投资额度低,但是要求摄像机始终处于移动状态,且光线强度要求达标,除此之外,保护屏上有很多压板,在屏体低端安装。屏幕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摄像机无法对压板状态进行拍摄,影响推广效果。而基于非侵入式检测原理和单总线LIN通讯的变电站压板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能够在不改变原有电气回路及机械结构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压板状态在线监测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变电站压板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通过非侵入式检测原理和单总线LIN通讯的融合方式,实现变电站压板状态在线监测。
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变电站压板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包括:
压板状态传感器模块,用于执行:采集压板的投、退状态给所述压板状态采集器模块;
安装在压板上的模件,用于执行:随压板投、退动作到位,并触发压板状态传感器吸合或者断开;
定位卡扣,用于执行:模件的限位,当悬臂式压板退出后,限制模件的倾斜角度,防止触碰到紧邻的压板;
LIN通讯底板模块,用于执行:集成若干个压板,每个压板的地址通过芯片键盘矩阵方式扫描及编码,识别所述压板状态传感器模块,通过LIN单总线通讯将压板投、退状态上送到压板状态采集器模块中;
压板状态采集器模块,用于执行:根据每次的检测结果与设置的典型值进行比对,并进行相应的声光提示,并将保护测控屏内部所有压板状态遥信上送至所述LIN通讯底板模块。
本发明还提出变电站压板状态在线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S1:搭建基于非侵入式检测原理和单总线LIN通讯的变电站压板状态在线监测平台;
步骤SS2:对压板状态传感器模块、压板模件及定位卡扣进行参数整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13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