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视觉传感装置的外观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81390.0 | 申请日: | 2020-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5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武;蒋伟;宋燕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维讯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02;B24B1/00;B24B29/08;B24B41/02;B24B41/04;B24B41/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张磊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空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视觉 传感 装置 外观 检测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基于视觉传感设备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工作台,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一组运输机构,位于所述运输机构上的装载台,设置在所述装载台上的支撑机构,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至少三个搬运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打标装置和检测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抛光机构;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装载台固定连接的转动部,设置在所述转动部输出端的转动丝杆,套接在所述转动丝杆上的连接架,位于所述转动部上的连接盘,均匀设置在所述连接盘上的至少三组伸缩杆,均匀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上的至少三组第一限位装置,安装在所述伸缩杆上的第二限位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装置上的支撑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结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传感设备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限位装置固定连接的支柱,设置在所述支柱上的支撑电机,与所述支撑电机连接的传动块,与所述传动块抵接的传动轮,与所述传动轮连接的连接杆,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的传动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传动装置上的支撑板、所述传动块上设有与所述传动轮适配的凹槽,所述传动轮位于该凹槽中,至少在工作状态时,支撑板能够与柱状管道内壁或外壁抵接,进而能够完成对管道的支撑工作,从而检测装置能够完成对产品的检测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传感设备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抛光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滑动装置,位于所述滑动装置上、且在所述滑动装置上做往复运动的连接板,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的驱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上的转动轴,位于所述转动轴另一端的连接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的至少三个传动部,以及位于所述传动部上的抛光部,所述抛光部沿着转动轴做公转运动,所述连接件可伸长,进而能够根据柱状管道的直径来调整相临抛光部之间的直线距离,进而工作状态时能够使抛光部与柱状管道内壁或外壁抵接,进而能够完成对柱状管道的内壁或外壁的抛光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传感设备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运输机构包括对称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一组运输滑轨,位于所述运输滑轨上的至少一组运输滑块,设置在所述运输滑轨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组运输轮,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运输轮的运输皮带,所述运输皮带与装载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传感设备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运输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运输电机,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运输轮的传动轴,所述运输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传动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传感设备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搬运机构包括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的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搬运导轨,位于所述搬运导轨上的转动电机和从动轮,设置在所述转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轮,用于连接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的传动皮带,以及对称安装在所述搬运导轨上的一组导向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传感设备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搬运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皮带上的传动件,与所述传动件固定连接的传动滑板,对称安装在所述传动滑板上的一组导向滑块,以及设置在所述传动件上的夹持装置,所述导向滑块套接在所述导向管上、且能够使夹持装置在搬运导轨上做往复运动,与所述上料装置连接的为第一搬运机构,远离所述上料装置的为第三搬运机构,安装在第一搬运机构和第三搬运机构之间的为第二搬运机构。
8.一种基于视觉传感设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使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传感设备的外观检测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S1:当需要对柱状管道进行抛光检测工作时,此时将柱状管道放置在上料装置上,进而上料装置能够带动柱状管道开始运动,进而使柱状管道位于既定区域;
S2:当柱状管道位于既定区域后,此时转动电机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转动电机能够带动驱动轮开始工作,进而转动的驱动轮能够带动传动皮带开始工作,进而转动的传动皮带能够带动传动件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传动件能够带动传动滑板开始工作;
S3:当传动滑板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传动滑板能够在导向滑块的配合下在导向管上做往复运动,进而能够使夹持装置位于柱状管道的上方,进而夹持装置开始工作,从而运动的夹持装置能够将柱状管道夹起,然后转动电机再次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转动电机能够将夹持装置上的柱状管道搬送至装载台上,进而完成装置的搬运工作;
S4:当管道位于装载台上后,此时伸缩杆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伸缩杆能够带动第一限位装置工作,进而能够调整第一限位装置的高度,进而能够根据管道的长度从而调整第一限位装置的高度,当第一限位装置位于既定高度后,此时位于第一限位装置上的支撑装置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支撑装置能够使位于第一限位装置上的支撑板开始运动,进而使支撑板与管道外壁抵接,进而完成对装置的限位工作;
S5:当位于第一限位装置上的支撑板与管道外壁抵接后,此时转动部开始工作,进而转动的转动部开始带动转动丝杆开始运动,进而转动的转动丝杆能够带动连接架开始工作,进而转动的连接架能够带动第二限位装置开始工作,进而能够调整位于第二限位装置上的支撑板在产品上的位置,进而使位于第二限位装置上的支撑板与产品的内壁抵接,此时通过位于第一限位装置上的支撑板和位于第二限位装置上的支撑板的相互作用,进而能够对产品起到限位的工作;
S6:为了能够使支撑板与产品的内壁或者外壁抵接,进而支撑电机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支撑电机能够带动传动块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传动块能够带动传动轮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传动轮能够带动连接杆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连接杆能够带动传动装置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传动装置能够带动支撑板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支撑板开始伸出,进而运动的支撑板能够与柱状管道的内壁或外壁抵接,进而能够完成对产品的限位工作;
S7:当完成对产品的限位工作后,此时运输电机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运输电机能够带动传动轴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传动轴能够带动运输轮开始工作,进而转动的运输轮能够带动运输皮带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运输皮带能够带动装载台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装载台能够在运输滑块的配合下能够在运输滑轨上做往复运动,进而能够带动柱状管道在运输滑轨上开始运动,进而使装载台能够位于抛光机构的下方;
S8:当柱状管道位于抛光机构的下方时,此时通过设置的滑动装置,进而能够带动连接板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连接板能够带动驱动件在滑动装置做往复运动,进而调整抛光部的位置,由于支撑板与产品是抵接的,进而抛光部进行抛光的过程中,会有部分区域不能够进行抛光工作,因此在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至少两组吸附设备,当完成产品内壁部分区域的抛光工作后,此时位于第二限位装置上的支撑板上的吸附设备停止吸附工作,同时位于第二限位装置上的支撑板从产品内壁上分离,然后转动丝杆能够带动连接架开始转动,进而改变位于第二限位装置上的支撑板与产品内壁之间的支撑位置,进而完成对产品内壁的抛光工作,当完成产品外壁部分区域的抛光工作后,此时位于第一限位装置上的支撑板上的吸附设备停止吸附工作,然后转动丝杆能够带动连接架开始转动,进而运动的连接架能够带动产品开始转动,因此能够改变位于第一限位装置上的支撑板与产品外壁之间的支撑位置,进而完成对产品外壁的抛光工作;
当需要对柱状管道内壁进行抛光工作时,进而运动的连接板能够使转动轴位于柱状管道的圆心位置处,进而驱动件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驱动件能够将抛光部放置在柱状管道内,然后连接件开始伸长,进而运动的连接件能够带动传动部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传动部带动抛光部开始运动,进而使抛光部与柱状管道内壁抵接,然后抛光部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抛光部能够完成对柱状管道内壁的抛光和去毛刺工作;
当需要对柱状管道外壁进行抛光工作时,进而运动的连接板能够使转动轴位于柱状管道的圆心位置处,进而驱动件和连接件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驱动件和连接件能够将抛光部放置在柱状管道外,然后连接件开始缩短,进而运动的连接件能够带动传动部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传动部能够带动抛光部开始运动,进而使抛光部与柱状管道外壁抵接,然后抛光部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抛光部能够完成对柱状管道外壁的抛光和去毛刺工作,当完成对产品的抛光工作后,此时在运输机构的带动下,进而能够使产品位于被检测区域,进而检测装置能够完成对管道的检测工作;
S9:当完成对柱状管道的检测工作后,此时运输机构能够带动柱状管道至下一既定位置,进而此时第二搬运机构开始工作,进而运动的第二搬运机构能够将柱状管道搬运至另一装载台上,搬运过程为上述S2~ S3,当柱状管道位于另一个装载台上后,此时另一个运输机构开始工作,运输过程为上述S7,进而在另一个运输机构的带动下,柱状管道能够运输至打标装置内,所述打标装置上设有视觉检测装置,然后通过视觉检测装置采集的图像会传输给计算机系统,进而计算机会对传输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工作,并依靠预设的“图像处理算法”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工作,进而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得出的结果,进而给产品打上不同的标签,进而然后再由第三搬运机构完成对产品的搬运工作,进而使产品能够位于下料装置上,进而完成对柱状管道的检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维讯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维讯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139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