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电信号对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进行在线监测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78454.1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0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许渊;弓艳朋;毕建刚;袁帅;杜劲超;张书琦;于浩;常文治;汪可;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贾银秋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电 信号 有载分接 开关 切换 程序 进行 在线 监测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光电信号对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进行在线监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有载分接开关设置第一观察窗和第二观察窗;
将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有载分接开关的第一观察窗;
将第一特高频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有载分接开关的盖板与换流变的联络导线;
将第二特高频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有载分接开关的第二观察窗;
将第三特高频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有载分接开关的盖板附近;
通过第一特高频传感器获取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中产生的第一信号;
通过第二特高频传感器获取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中产生的第二信号;
通过光传感器获取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中产生的光电信号;
通过第三特高频传感器获取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中外部空间的干扰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为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过程中,有载分接开关内某个开关开断或闭合过程中产生的特高频电流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过程中,有载分接开关内某个开关开断或闭合过程中产生的特高频射频信号;所述第二特高频传感器和所述第三特高频传感器均为天线型;
对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所述光电信号及干扰信号的获取过程进行同步监测,当同时监测到获取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以及所述光电信号中至少二个信号时,并且在监测时刻没有监测到所述干扰信号时,确定监测的时刻为所述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的有效切换时刻;
当连续监测到的所述有效切换时刻达到预设数量时,将连续的预设数量的有效切换时刻作为所述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的切换时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的切换时序与标准切换时序进行比较,根据获取的比较结果对所述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的切换时序的故障进行判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所述光电信号及干扰信号的获取过程进行同步监测,当没有同时监测到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以及所述光电信号中至少二个信号时,或在监测时刻监测到获取所述干扰信号时,确定监测的时刻为所述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的无效切换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预设数量为10个。
5.一种基于光电信号对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进行在线监测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为有载分接开关设置第一观察窗和第二观察窗;将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有载分接开关的第一观察窗;将第一特高频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有载分接开关的盖板与换流变的联络导线;将第二特高频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有载分接开关的第二观察窗;将第三特高频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有载分接开关的盖板附近;
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特高频传感器获取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中产生的第一信号;通过第二特高频传感器获取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中产生的第二信号;通过光传感器获取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中产生的光电信号;通过第三特高频传感器获取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中外部空间的干扰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为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过程中,有载分接开关内某个开关开断或闭合过程中产生的特高频电流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过程中,有载分接开关内某个开关开断或闭合过程中产生的特高频射频信号;所述第二特高频传感器和所述第三特高频传感器均为天线型;
确定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所述光电信号及干扰信号的获取过程进行同步监测,当同时监测到获取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以及所述光电信号中至少二个信号时,并且在监测时刻没有监测到所述干扰信号时,确定监测的时刻为所述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的有效切换时刻;
生成单元,用于当连续监测到的所述有效切换时刻达到预设数量时,将连续的预设数量的有效切换时刻作为所述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的切换时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检测单元,用于将所述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的切换时序与标准切换时序进行比较,根据获取的比较结果对所述有载分接开关切换程序的切换时序的故障进行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84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大数据分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客服的实现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