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铝型材成型用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78351.5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5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黄雪梅;何冰强;邓汝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29/00 | 分类号: | B21C2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29 | 代理人: | 姜若天 |
地址: | 51055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铝型材 成型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铝型材成型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化铝型材成型用冷却装置,通过冷却泵等设置,实现对铸造定型管及其内部的成型高温铝型材上下部分快速降温,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降温效果,通过温度传感器等设置,实现根据铸造定型管的上下温度进行智能化化冷却,避免温度较低时始终冷却,从而避免了冷却液等资源的浪费,通过收集槽与收集管等的设置,使得冷却液由多孔喷头喷出后能够被集中回收,经收集管进入至下方的收集箱内,然后由进水管吸入至冷却泵内,从而实现冷却液循环使用,避免冷却液高压喷出后因缺少回收机构造成浪费,通过出风管等设置,确保了冷却液在冷却前始终保持低温,而且利于冷却液收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型材成型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化铝型材成型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铝锭经过成型后,被称为铝型材,,铝锭和其他添加元素一起经过加热、整体流动、分流、定型、冷却等多个生产流程工艺熔炼成铝合金棒,俗称铝棒,再利用模具和挤压筒将铝合金棒挤压成不同截面、厚度、尺寸的工业铝型材,即完成铝型材的加工。而在工业铝型材的实际生产流程中,模具的设计和生产加工尤为重要,优质的模具挤压出来的工业铝型材合格率较高,废品较少。
铝型材在挤压成型过程中,由于其本身具有较高的问题,通常需要进行冷却处理来提高其机械强度及性能,以便后续的加工处理。现有技术中,铝型材的冷却通常采用风冷、水冷等方式,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111112369A公开了一种铝型材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盛放有冷却水的水箱和安装于水箱上的热交换箱,所述水箱底部内壁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撑柱,且四个支撑柱的顶部安装有冷却箱,所述热交换箱的底部内壁上插设有等距离分布的热交换管,且热交换管的底部浸没于冷却水内,所述冷却箱内沿垂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冷却箱的内部分隔为风冷室、喷淋室和烘干室,所述冷却箱的两侧内壁上固定有输送装置。本发明能够通过风冷和水冷对铝材进行冷却,且能够收集铝材冷却过程中散热的热量和冷却水内的热量烘干铝材,对余热进行重复利用,在提高冷却水冷却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对余热资源的利用率。又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9985973A公开了一种铝型材模具成型冷却装置,包括排水口、导热钢片、外壳、搅拌结构、第一防尘格网、第一扇叶、转轴、叶轮、叶片、连接套、散热孔、进水管、喷头和散热结构。本发明提供的铝型材模具成型冷却装置的喷头与连接套上的靠近喷头上的一个成周向分布叶片垂直,在水循环冷却过程中水流经过喷头喷出驱动叶片朝与喷头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增大了水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实现水流快速冷却,叶片带动连接套转动,连接套驱动转轴转动,从而促进第一扇叶转动,促进了冷却装置的空气循环,合理的利用了水源的势能,散热结构的设置进一步促进了空气循环,大大提高了水流冷却效率及其效果。
上述现有技术中,铝型材成型前经加热定型后冷却效果并不好,且由于缺乏智能化控制机构,导致冷却过程中冷却液等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不但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减慢了铝型材的成型周期,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化铝型材成型用冷却装置来满足铝型材的冷却成型需求。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铝型材成型用冷却装置,具备智能化化冷却等优点,解决了铝型材冷却成型浪费资源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未经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83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