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除黑臭水体泥底污染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7885.6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7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吕斯濠;林辉;胡爽;杨草;杨立辉;何忠艳;苏桂鑫;苏乐;李文威;陈诗婷;胡秀红;甘诗迪;庄伟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信丰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02F11/06;C02F11/00;C02F3/34;C02F3/02;C02F3/32;E02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叶玉凤;冯春回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除 水体 污染物 方法 | ||
1.一种清除黑臭水体泥底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黑臭水体与泥底污染物的分离,将水泵放入到存在黑臭水体的湖泊内,对湖泊进行抽干,将黑臭水体抽离,抽离后的黑臭水体进行隔离放置;
步骤二:底泥的剥离,抽干黑臭水体的湖泊暴露出底泥,泥底污染物存在于底泥内,并通过机械或者人工对底泥上层进行挖掘剥离,并将挖掘剥离的底泥上层进行隔离放置,并进行集中治理;
步骤三:底泥的晾晒,将剥离了上层的底泥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进行直接的自然晾晒,自然晾晒10-15天,直至底泥上层出现干燥裂痕;
步骤四:底泥的翻晒,晾晒后的底泥通过机械或者人工将干燥的底泥进行翻新,并再次暴露在太阳光下进行自然翻晒,自然翻晒30-50天,完成底泥的彻底脱水;
步骤五:底泥的覆盖,①将翻晒后的底泥进行上层的覆盖,对底泥进行进一步保护;
②将覆盖后的底泥进行曝气处理,促进气体与液体之间物质交换,对底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降解底泥内的污染物;
步骤六:湖泊蓄水,覆盖后的底泥进行初步的蓄水,蓄入定量干净无污染的水体,水体高度为30-50cm;
步骤七:化学药剂的投放,在水体内投放化学药剂,投放的化学药剂与底泥中的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沉淀、水解反应,降低底泥中污染物含量,并将污染物转化到低毒或无毒状态;所述化学药剂包括有铝盐、铁盐和生石灰,并且铝盐、铁盐和生石灰投入水体后,铝离子、铁离子和钙离子三种金属离子通过在底泥表面形成活性层,与底泥中的磷反应形成沉淀,减少甚至抑制向水体扩散的磷含量;
步骤八:黑臭水体的治理以及湖泊回填,将步骤一中抽离的黑臭水体进行水体修复,
水体修复采用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为益生菌,益生菌能够对黑臭水体进行吸附、分解转化,消除腐烂物质来达到除臭效果,对环境无二次污染;修复后的水体回填到原来的湖泊内,使湖泊回填到原来的水位,并在水体内投放鱼类以及种植植被,黑臭水体泥底污染物清除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黑臭水体泥底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的晾晒和底泥的翻晒能够提高底泥的氧化性,氧化底泥中的有机质,减少好氧因子,并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还原态硫转化成硫酸盐,释放底泥中的钙,对土壤氧化修复有极好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黑臭水体泥底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上层出现干燥裂痕的深度为5-10cm,并且底泥的翻晒深度为30-5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黑臭水体泥底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的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改性矿石,并且天然材料包括细沙、红土和石英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黑臭水体泥底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修复是将泥底污染物在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下转化成无毒稳定物质,进而改善黑丑水体泥底污染状态,微生物修复作用在泥底污染生物修复作用中占主体地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除黑臭水体泥底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削减,降解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重建严重受损的底端生物链,加速底泥的矿化进程,底泥被分解转换和传递,底泥中有机物含量减少,体积和厚度也随之降低和减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黑臭水体泥底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处理目的在于将底泥中的氧溶解于水中,有利于水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改善水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黑臭水体泥底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植被为植物修复技术,植被修复技术包括水生植被恢复技术、水培技术以及生物浮床技术,并且常用的植被包括浮萍、芦苇以及灯芯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信丰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信丰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788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