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76863.8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7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9/14;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刘广达 |
地址: | 518048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终端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应用于第一客户端,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存在待传输的明文数据时加载预先配置的非对称加密算法表;获取非对称加密算法表中各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优先级,基于优先级确定最优非对称加密算法;检测内部多个芯片之间的数据通信是否遭受入侵,当没有遭受入侵时采集当前人脸图像进行权限认证,认证成功后从预先设定的密钥数据库提取私钥数据;基于最优非对称加密算法和私钥数据和对明文数据进行加密生成密文数据;将密文数据通过预先建立的数据共享网络发送至第二客户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能防止数据传输中被篡改并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同时,本发明还适用于区块链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数据进行加密传输是数据安全领域重要的技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金融领域,例如:客户的敏感信息,金融信息系统的访问权限,交易量化敏感信息加密等。敏感信息的泄露不仅会给企业的运营造成损失,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企业声誉,因此在现代互联网行业,尤其金融保险行业,做好敏感数据的加密和快速传输至关重要。
在现有数据传输中,数据传输方法主要是传输者和被传输者双方共同建立起数据传输的安全信道,传输者和被传输者通过在安全信道中进行数据交换处理操作,以此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由于目前这种数据传输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建立和维持数据传输的安全通道,从而提升了不同主机数据传输的成本以及数据传输的复杂度,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还存在被篡改的风险,进而增加了数据泄露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还存在被篡改的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客户端,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当检测到存在待传输的明文数据时,加载预先配置的非对称加密算法表;获取非对称加密算法表中各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优先级,基于优先级的高低顺序确定最优非对称加密算法;检测内部多个芯片之间的数据通信是否遭受入侵,当没有遭受入侵时采集当前人脸图像进行权限认证,认证成功后从预先设定的密钥数据库提取私钥数据;基于所述最优非对称加密算法和所述私钥数据对所述待传输的明文数据进行加密,生成密文数据;将所述密文数据通过预先建立的数据共享网络发送至第二客户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非对称加密算法表中各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优先级,基于所述优先级的高低顺序确定最优非对称加密算法,包括:解析所述待传输的明文数据,确定出所述待传输的明文数据的保密等级;基于所述保密等级从所述非对称加密算法表中获取当前时刻对应的非对称加密算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待传输的明文数据,包括:当检测到所述待传输的明文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硬件方式时,则通过流量探针实时采集待传输的明文数据;或者当检测到所述待传输的明文数据的传输方式为软件方式时,则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实时获取当前产生的报文信息;解析所述报文信息,并查找所述解析后的报文信息中是否存在加密标识;当所述解析后的报文信息中存在所述加密标识时,从所述报文信息中获取与所述加密标识对应的待传输的明文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非对称加密算法表中各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优先级,包括:获取非对称加密算法表中各非对称加密算法指示的设定时间;基于所述各非对称加密算法指示的设定时间分别距离当前时间的时长,确定所述各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优先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非对称加密算法表中各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优先级,包括:获取非对称加密算法表中各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使用频率;基于各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使用频率确定各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优先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68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