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管道、隧道岩爆防治装置及其防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76503.8 | 申请日: | 202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9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造保;王厚宇;王小凯;姚志宾;冯涛;王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42D5/00 | 分类号: | F42D5/00;F42D3/04;E21D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韩国胜 |
| 地址: | 11016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管道 隧道 防治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用于隧道岩爆防治装置的集成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管道(2)用于输送和释放液态二氧化碳,其包括:
位于外层的薄壁套管(203),所述薄壁套管(203)的管壁上开设有释放孔(204);
可转动地套设于薄壁套管(203)内壁的外导管(202),外导管(202)的管壁上也开设释放孔(204);以及
位于外导管(202)内部的内导管(201),用于安装导线,所述导线连通所述集成管道(2)前端的液态二氧化碳致裂器(1)和所述集成管道(2)后端的控制驱动模块(4);
其中,所述外导管(202)与内导管(201)之间形成输送和释放液态二氧化碳的管道腔;
当转动所述外导管(202)使外导管(202)的释放孔(204)与薄壁套管(203)的释放孔(204)非对齐时,所述管道腔形成用于输送液态二氧化碳的通道;
当转动所述外导管(202)使外导管(202)的释放孔(204)与薄壁套管(203)的释放孔(204)对齐时,所述释放孔(204)形成释放液态二氧化碳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件(205),所述外导管(202)的一端与所述薄壁套管(203)通过转动件(205)连接,所述外导管(202)的另一端与隧道岩爆防治装置的液态二氧化碳提供模块通过转动件(20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热连接管路(5),所述外导管(202)与所述绝热连接管路(5)连接的一端设置一扩展部,所述扩展部的外端到内端的直径逐渐减小。
4.一种隧道岩爆防治装置,包括液态二氧化碳致裂器(1)、提供液态二氧化碳的液态二氧化碳提供模块以及控制驱动模块(4);所述液态二氧化碳致裂器(1)位于超前应力释放孔(7)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管道(2),所述集成管道(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超前应力释放孔(7)内;
所述液态二氧化碳致裂器(1)与所述集成管道(2)连通,所述集成管道(2)与所述液态二氧化碳提供模块相连通;
所述集成管道(2)与所述控制驱动模块(4)连接,以控制集成管道(2)输送或释放液态二氧化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岩爆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气回收模块(8),所述废气回收模块(8)与超前应力释放孔(7)连通,用于将超前应力释放孔(7)内的废气回收至废气回收模块(8)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岩爆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孔口密封器(3),所述孔口密封器(3)位于超前应力释放孔(7)的开口处,用于密封超前应力释放孔(7);
所述孔口密封器(3)上设置用于穿过所述集成管道(2)的孔洞,且所述孔口密封器(3)与所述集成管道(2)连接处设置密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岩爆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驱动模块(4)包括壳体(401)、转动驱动机构(402)和致裂控制开关(403),所述壳体(401)的一侧与所述集成管道(2)的薄壁套管(203)连接,所述壳体(401)的另一侧与所述集成管道(2)中的绝热连接管路(5)连接;设置在所述壳体(401)上的致裂控制开关(403)与所述液态二氧化碳致裂器(1)电连接;设置在所述壳体(401)内的转动驱动机构(402)与所述集成管道(2)的外导管(202)连接,以带动所述外导管(202)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650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