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鸭茅锌指蛋白基因DgMYM1及其表达载体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76077.8 | 申请日: | 202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5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全;冯光燕;黄琳凯;聂刚;李丹丹;杨忠富;许肖恒;王苗利;刘秋旭;周冀琼;焦永娟;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07K14/415;C12N15/70;C12N15/84;A01H5/00;A01H6/46;A01H6/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赵浩竹 |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鸭茅锌指 蛋白 基因 dgmym1 及其 表达 载体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鸭茅锌指蛋白基因DgMYM1及其表达载体和应用,所述的鸭茅锌指蛋白基因DgMYM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鸭茅锌指蛋白基因DgMYM1编码的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鸭茅锌指蛋白基因DgMYM1在鸭茅抗旱性和耐盐性基因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将DgMYM1在鸭茅中增强表达,可以提高鸭茅的抗旱性和耐盐性,缩短育种时间,提高育种效率,促进优质禾本科牧草鸭茅的开发与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鸭茅锌指蛋白基因DgMYM1及其表达载体和应用。
背景技术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又名果园草(Orchardgrass)、,属禾本科(Poaceae)早熟禾亚科(Festucoideae)鸭茅属(Dactyli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的多年生冷季型丛生牧草。鸭茅具有生长速度快,生物产量高,糖分含量高,耐荫性强和适应范围广等特点。作为经济价值排名前四的多年生牧草,鸭茅对于世界温带地区草食动物肉类和乳制品生产有重要意义。除作为优良的牧草外,鸭茅也是我国林下草地和人工草地重要的优良混播禾草之一,主要适合于西部退耕还草和草场建设,对退耕还林还草和林-草复合建植等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鸭茅不耐旱、不耐盐的特性严重限制了其在生产上的运用。虽然针对耐旱和耐盐性状进行了多年的育种研究,但效果甚微。
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是一类具有手指状结构域的转录因子,最早发现于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后在人类、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发现也有广泛分布。目前已在大量植物中报道有锌指蛋白,并且进行了功能鉴定。这类蛋白通过与DNA、RNA结合或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来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植物体中的锌大量指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耐逆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植物耐热方面,锌指蛋白大量参与耐热过程,提高植物耐热性,如在水稻中受热胁迫调控且在烟草中超表达后增加了其耐热性。在鹰嘴豆、辣椒等植物中也分别发现热胁迫诱导C2H2型和C3HC4锌指蛋白的表达,在牧草品质改良方面有重要利用价值。鸭茅是异化授粉牧草,其遗传转化困难,生长周期长,基因功能验证较为滞后,目前为止,对鸭茅锌指蛋白DgMYM1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利用DgMYM1转入鸭茅,提高其抗旱性和耐盐性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鸭茅锌指蛋白基因DgMYM1,利用转基因技术将DgMYM1在鸭茅中增强表达,可以针对性的提高鸭茅的抗旱性和耐盐性,缩短育种时间,提高育种效率,促进优质禾本科牧草鸭茅的开发与利用。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鸭茅锌指蛋白基因DgMYM1,所述的鸭茅锌指蛋白基因DgMYM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所述鸭茅锌指蛋白基因DgMYM1可编码的蛋白含365个氨基酸,其中Leu(10.4%),Ser(9.3%),Ile(8.5%)和Lys(8.2%)的含量最高,该蛋白不编码Pyl和Sec;其蛋白分子式:C1859H2946N478O539S18;相对分子质量(Molecular weight)为41.1938KDa;理论等电点(Theoretical isoelectric point)为6.90;脂肪系数(Aliphatic index)为100.93;平均亲水系数(Grand average ofhydropathicity,GRAVY)为0.064;不稳定系数(instabilityindex)为50.04,为不稳定蛋白。
具体的,所述的鸭茅锌指蛋白基因DgMYM1编码的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2所示。
另外,以下核苷酸或氨基酸序列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与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不同,但是编码如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60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被保护层保护范围测定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