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道采砂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74889.9 | 申请日: | 202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88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东;杨邦会;王春红;殷健;温莹莹;胡乔利;李冬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海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V20/13 | 分类号: | G06V20/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文清 |
| 地址: | 300304 天津市东丽区华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采砂 识别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河道采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待识别区域的水系数据,确定所述待识别区域的水系缓冲区;
对于存在太阳光的河道采砂场景,基于所述待识别区域的多源遥感数据,确定所述水系缓冲区中各个河道的河道类别;
若所述水系缓冲区中任一河道的河道类别为季节性干涸河道,则基于所述任一河道的背景类别对应的识别方法确定所述任一河道的河道采砂识别结果;
所述基于所述任一河道的背景类别对应的识别方法确定所述任一河道的河道采砂识别结果,包括:
若所述任一河道的背景类别为沙地背景,则基于所述任一河道的沙地变化指数,确定所述任一河道的河道采砂识别结果,其中,所述沙地变化指数是基于所述任一河道在监测时间段内各个时刻的沙地识别指数确定的;
若所述任一河道的背景类别为沙地水体混合背景,则基于所述任一河道的沙地水体变化指数,确定所述任一河道的河道采砂识别结果,其中,所述沙地水体变化指数是基于所述任一河道在监测时间段内各个时刻的沙地水体混合指数确定的;
沙地变化指数SDCI基于如下公式确定:
式中,SDIt为第t个时间节点的沙地识别指数,SDIt+1为第t+1个时间节点的沙地识别指数,N表示监测时间段包含N个时间节点;
沙地识别指数是基于如下公式确定:
式中,Rnir为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Rr为红光波段的反射率,Rg为绿光波段的反射率;
沙地水体变化指数LFCI基于如下公式确定:
式中,LFIt为第t个时间节点的沙地水体混合指数,LFIt+1为第t+1个时间节点的沙地水体混合指数,N表示监测时间段包含N个时间节点;
所述沙地水体混合指数是基于如下方法确定的:
基于所述待识别区域的沙地识别指数和水体识别指数,分别提取所述待识别区域中的沙地区域和水体区域;
对所述待识别区域中的沙地区域和水体区域进行矢量化,分别得到沙地矢量图和水体矢量图,并合并所述沙地矢量图和所述水体矢量图,得到沙地水体混合矢量图;
基于所述沙地水体混合矢量图中任一闭合区域包含的水体和沙地斑块的数量,以及所述任一闭合区域的面积,确定所述任一闭合区域的沙地水体混合指数;
水体识别指数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采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待识别区域的多源遥感数据,确定所述水系缓冲区中各个河道的河道类别,包括:
基于所述多源遥感数据,确定所述水系缓冲区中任一河道的水体面积;
基于所述任一河道的水体面积以及所述任一河道的长度和宽度,确定所述任一河道的水面指数;
基于所述任一河道的水面指数,确定所述任一河道的河道类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采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任一河道的水面指数,确定所述任一河道的河道类别,包括:
若所述任一河道的水面指数小于等于第一水面指数阈值,则所述任一河道的河道类别为季节性干涸河道;
若所述任一河道的水面指数大于等于第二水面指数阈值,则所述任一河道的河道类别为季节性丰水河道;
否则,所述任一河道的河道类别为季节性波动河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河道采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夜间河道采砂场景,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待识别区域的灯光遥感数据,确定所述水系缓冲区中任一河道的灯光指数,所述灯光指数是基于所述任一河道的亮度、以及与所述任一河道相邻的无人区的亮度和与所述任一河道相邻的城镇区域的亮度确定的;
基于所述任一河道的灯光指数,确定所述任一河道的河道采砂识别结果;
所述灯光指数基于如下公式确定:
式中,LIj为第j个河道的灯光指数,Lj为第j个河道的亮度,L0为与第j个河道相邻的无人区的亮度,Lmax为与第j个河道相邻的城镇区域的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海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海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488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