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语音通话的噪声过滤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4620.0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4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21/0208 | 分类号: | G10L21/0208;G10L21/028;G10L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3 | 代理人: | 王杰辉;罗志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语音 通话 噪声 过滤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语音通话的噪声过滤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系统识别当前环境中不同声纹的数量是否超过第一数量阈值。若超过第一数量阈值,则按照平均音量的大小从各声纹中降序筛选出预设数量的第一声纹。系统判断平均音量大于音量阈值的第一声纹的数量是否大于第二数量阈值。若大于第二数量阈值,检测噪声过滤功能是否开启。噪声过滤功能开启时,从各声纹中筛选与用户声纹的相似度最大的第二声纹发送到接收终端。本申请通过识别当前环境中不同的声纹数量,得到噪音对当前语音通话的影响程度。在确定当前环境的噪音干扰较为严重时,通过将各声纹与用户声纹进行比对,过滤掉不属于用户声纹的音源,筛选得到接收终端用户所需的有效音频信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语音通话的噪声过滤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和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已越来越普及,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CS(Circuit Switched,电路交换)通话、VoIP(Voice over InternetProtocol,IP语音)、VoLTE(Voice over LTE,LTE语音)、ViLTE(Video over LTE,LTE视频)以及网络电话等通信方式,与他人进行通话。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与对端用户进行通话中,可能由于自己或者对端用户周围环境的噪音,使通话产生受到干扰,影响语音通话质量,使得对端用户难以获取精准的音源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基于语音通话的噪声过滤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旨在解决现有语音通话容易受到噪音干扰、语音通话质量较低的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语音通话的噪声过滤方法,包括:
识别当前环境中不同声源对应的声纹的数量是否超过第一数量阈值;
若当前环境中不同声源对应的声纹的数量超过第一数量阈值,则按照各所述声纹分别对应的平均音量的大小,从各所述声纹中依次降序筛选出预设数量的第一声纹;
判断各所述第一声纹中,平均音量大于音量阈值的第一声纹的数量是否大于第二数量阈值;
若平均音量大于音量阈值的第一声纹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则从各所述声纹中,筛选与用户声纹的相似度最大的第二声纹发送到接收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从各所述不同声纹中,筛选与用户声纹的相似度最大的第二声纹发送到接收终端的步骤,包括:
将各所述声纹输入高斯混合模型中进行匹配,得到与所述用户声纹的相似度最大的第二声纹,其中,所述高斯混合模型使用所述用户声纹为训练样本训练得到;
将所述第二声纹通过网络信号传输到所述接收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识别当前环境中不同声源对应的声纹的数量是否超过第一数量阈值的步骤之前,包括:
采集当前环境中所有声源的声音信号;
解析各所述声音信号,生成与各所述声源对应的声纹波形;
比对各所述声纹波形的形态变化,识别出所述不同声源对应的声纹的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若平均音量大于音量阈值的第一声纹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的步骤之后,包括:
将各所述声纹两两为一组,测量各组中两个声纹之间的声强差值;
从各组声纹中,筛选出声强差值小于第一声强阈值的若干组第三声纹;
从各所述第三声纹中筛选出声强值大于第二声强阈值的若干个第四声纹;
将各个所述第四声纹按照采集时间依次降序发送到所述接收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若平均音量大于音量阈值的第一声纹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的步骤之后,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46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气脱硫脱硝装置
- 下一篇:路由器上下盖注塑模具及其注塑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