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零件的加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74503.4 | 申请日: | 2020-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66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 发明(设计)人: | 左吉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亦航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Q5/28 |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付朝文 |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零件 加工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零件的加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下底板,下底板底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传动轴杆。本发明通过第一驱动电机、主动直齿轮、从动齿圈、上底板、转轴机构和夹持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在对零件进行不同加工时,不需要将零件反复的夹持拆卸,避免了往复搬运于不同的加工设备之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时间利用率,通过加工升降柱台、第二驱动电机、升降丝杆、升降加工臂、导向滑杆和刀具夹持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可以对零件进行一种或者多种加工,降低了设备的购置成本,降低了加工设备的维保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零件的加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加工制造机械结构零件时,通常需要经过备料、落料、粗加工、热处理、精加工、钻、铣、打磨等其中一个或者多个步骤,才能加工完成一个零件,但是,现有技术在加工零件时,需要反复的对零件进行夹持拆卸,往复搬运于不同的加工设备之间,降低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时间利用率,且现有技术中,不同的加工步骤需要购置不同的加工设备,增加了设备的购置成本,提高了加工设备的维保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零件的加工装置,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技术在加工零件时,需要反复的对零件进行夹持拆卸,往复搬运于不同的加工设备之间,降低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时间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机械零件的加工装置,包括下底板,所述下底板底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传动轴杆,且所述下底板和传动轴杆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杆外侧的顶部通过焊接连接有主动直齿轮,所述主动直齿轮的外侧装配有从动齿圈,所述从动齿圈的顶部通过焊接连接有上底板,所述下底板和上底板之间且位于从动齿圈的内侧装配有转轴机构;
所述上底板的顶部均布装配有若干夹持机构,所述上底板的顶部固定有控制器,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控制器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下底板的底部通过焊接连接有设备基台,所述设备基台底部的四个端角均固定有支撑底脚;
所述转轴机构包括转轴内圈、转轴外圈和合金钢珠,所述转轴内圈通过焊接连接于下底板的顶部,所述转轴外圈通过焊接连接于上底板的底部,所述合金钢珠装配于转轴内圈和转轴外圈之间;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滑轨、第一滑块、第二滑轨、第二滑块、夹持底板、梯形支撑板、夹持丝杆、紧固杆和零件夹持板,所述第一滑块通过焊接连接于上底板的顶部,所述第一滑轨通过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块的外侧,所述第二滑轨通过焊接连接于第一滑块的顶部,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的外侧,所述夹持底板通过焊接连接于第二滑块的顶部,所述梯形支撑板通过焊接连接于夹持底板的顶部,所述夹持丝杆通过螺纹连接于梯形支撑板的内部,所述紧固杆通过滑动连接于夹持丝杆的一端,所述零件夹持板通过转动连接于紧固杆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下底板和传动轴杆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直齿轮和从动齿圈通过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SC-200通用型。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脚的底部通过粘接连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底部均布开设有有若干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内圈的外侧开设有滚珠导向槽,所述转轴外圈的内部开设有滚珠滑槽,所述合金钢珠装配于所述滚珠导向槽和滚珠滑槽之间,所述转轴内圈和转轴外圈通过合金钢珠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一滑块、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夹持丝杆和紧固杆、夹持丝杆和零件夹持板之间均为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亦航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亦航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45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