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72435.8 | 申请日: | 2020-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6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洛鹏芸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L27/46 | 分类号: | A61L27/46;A61L27/36;A61L27/50;A61L27/54;A61L27/5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15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射 修复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疗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猪骨、牛骨作为基础原料,可以降低与人体骨材料的排斥现象,其次,通过盐酸浸泡可以消除部分异物,随后通过添加剂进行混合,利用蒸汽爆破,在此过程中通过添加剂增加了骨的孔隙度,再将其与混合料进行混合,通过混合料形成羟基磷石灰沉淀在孔隙内部,同时提高了与人骨的融合度,其次,通过微量元素进行微囊化依附在骨表面,同时加入的微量元素可以有效促进自身骨的修复增加,并且卵磷脂可以提高骨对自身钙离子的结合,增强对于骨的修复,随后通过阿拉伯胶的进行包裹微囊化,提高了水溶性以及在水中的分散性,增加了注射性能,通过交联剂,增加修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疗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对骨肿瘤、先天性骨异常、创伤等造成的骨缺损或骨损伤的修复,一直以来是临床骨修复的难题。目前,主要的修复方式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修复材料移植。由于自体骨来源受到限制以及取材会对患者造成二次手术的伤害等,使得自体骨移植手术不能满足大面积骨缺损患者的需求。同种异体骨移植会使患者面临免疫排斥和严重疾病传播所带来的二次风险。毫无疑问,由于临床骨修复的压力,人工骨修复材料的需求量会愈来愈大。
自体骨虽然是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但取骨过程增加了患者创伤和痛苦,且供骨来源有限,不易塑形,难以满足大段骨移植的要求;同种异体骨因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可能传播疾病和引起术后并发症 ;金属假体存在易松动、断裂、组织相容性差、不可降解等问题。可注射组织工程骨及微创外科的理论、技术,具有非侵害或微创的优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医学界和材料学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开展研究的可注射骨修复材料主要有陶瓷类、聚合物类及二者的复合物。
陶瓷类骨修复材料主要有羟基磷灰石(HA)、磷酸钙(CaP)、双相磷酸钙(BCP)、CPC、硫酸钙等磷酸钙盐类。陶瓷类骨修复材料中,HA 因是自然骨的主要成分,生物亲和性好,能有效刺激骨传导,植入后可缓慢被宿主骨替代,可能是最佳的骨修复材料。但因块状的人造HA 骨感应性并不令人满意,在临床上易松动、破裂,因此研究者开发了多孔 HA 块状物、粒子及微球。
单一陶瓷材料在体内不易成形或成形后易于松散,而单一的凝胶材料容易因降解产生较大空洞,无法满足较大骨缺损的修复。因此,具备仿生性的无机物-高聚物复合材料—可注射陶瓷 /聚合物复合材料近年来受到极大关注。
目前,硫酸钙作为可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临床应用。现代外科级硫酸钙提供了较高的初始强度和良好的注射操作性质。然而,单纯采用硫酸钙材料的孔径和孔隙率较小而不利于成骨细胞的迁入和血管生成。因此需要一种综合了适宜孔隙率、孔径、强度等性质的可注射骨修复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单纯采用硫酸钙材料的孔径和孔隙率较小而不利于成骨细胞的迁入和血管生成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混合骨粉放入盐酸溶液中浸泡,超声震荡,过滤,洗涤,干燥,收集干燥物,将干燥物、添加剂及乙醇溶剂按质量比10:1~3:12混合均匀,在5~8MPa,维持压力3min,进行蒸汽爆破,过滤,收集滤饼;
(2)将滤饼放入烘箱中,以5℃/min升温至700~800℃,进行保温烘干,冷却,收集烘干物,按重量份数计,取130~150份水、70~80份烘干物、20~25份混合料、5~8份表面活性剂;
(3)首先将水、烘干物及混合料放入反应器中,调节pH至10~11,升温,搅拌,再加入表面活性剂,继续搅拌,静置,过滤,洗涤,煅烧,收集煅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洛鹏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洛鹏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24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深度学习全状态最优反馈的智能发电控制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液晶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