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轻质高强托盘面板和托盘及其装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69946.4 | 申请日: | 2020-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0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黄加周;张乾仁;廖光亮;杨滔;康鸿;王同同;刘宗富;邹洋;王琪;黄重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70/52 | 分类号: | B29C70/52;B29C70/54;B65D19/26;B65D19/38;B65D25/24;C09D201/00;C09D7/6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周晓娜;朱亚娜 |
| 地址: | 40008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强 托盘 面板 及其 装配 方法 | ||
1.一种轻质高强托盘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被浸胶树脂包裹的表面纤维层、中间加强层、连续纤维层和针织毡层,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表面纤维层为±45°双轴向纤维铺层结构,所述中间加强层为0°和90°双轴向纤维铺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质高强托盘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均匀设有半圆形防滑凸台,所述本体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轻质高强托盘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浸胶树脂包括100重量份的环氧树脂,50-80重量份的固化剂和0.5-2重量份的内脱模剂。
4.一种轻质高强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轻质高强托盘面板,还包括在所述面板的下表面沿其宽度方向均匀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包括表面浸润有外膜树脂的熏蒸木,且其上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加强筋的槽,下表面安装有橡胶耐磨胶垫。
5.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轻质高强托盘面板的连续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面板的铺层结构设计;所述面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表面纤维层、中间加强层和针织毡层,所述表面纤维层为±45°双轴向纤维铺层结构,所述中间加强层为0°和90°双轴向纤维铺层结构。
步骤二,进行面板表面纤维层和中间加强层的纱线之纱支数核算,
步骤三,将步骤二核算好的纱支数的纱线,依次均匀无交叉地穿入拉挤连续成型设备的分纱板,后进入其预成型板,待预成型后进入加热的成型模具空腔内;并同时向所述成型模具空腔灌注浸胶树脂,浸透纱线且将所述浸胶树脂充满所述成型模具,形成面板胚;
步骤四,将在所述成型模具中成型的面板胚以20-70cm/min的速度持续牵引出固定放置的成型模具,并依次经过连续拉挤设备的预固化区、固化区和后固化区,形成连续面板;
步骤五,在所述后固化区或设于所述后固化区后方的裁剪区,将固定宽度的所述连续面板裁剪成托盘指定规格的面板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轻质高强托盘面板的连续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纱织数核算,纱支数=〔托盘面板的截面积(mm2)╳托盘面板密度(cm2/g)╳托盘面板设定的纤维重量-针织毡重量〕÷纤维纱线密度(g/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轻质高强托盘面板的连续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面板设定的纤维重量取托盘面板总重量的70%-75%,纤维纱线的密度为1.9g/m-2.0g/m,托盘面板密度为300g-600g/m2。
8.根据权利要求5-8之一所述轻质高强托盘面板的连续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固化区的温度为80℃-100℃,固化区的温度为140℃-170℃,后固化区的温度为150℃-170℃。
9.一种权利要求4所述轻质高强托盘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轻质高强托盘面板的连续生产方法生产所述轻质高强托盘面板本体;
S2,对所述面板本体粘结位置打磨,且根据工艺文件,用砂纸将所述面板本体与支撑脚的结合的表面区域光洁度去除;
S3,制备与所述面板本体宽度一致的支撑脚,或直接取与所述面板本体宽度一致的支撑脚;
S4,胶合,将支撑脚的开槽的上表面涂上结构胶,按照面板加强筋位置安装到面板下表面的左右两边,然后压实,并用平头螺钉固定;
所述S3的顺序可与所述S1或S2的顺序相互调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轻质高强托盘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制备与所述面板本体宽度一致的支撑脚,还包括如下步骤:
S3.1,取与面板本体规格相匹配的熏蒸木,并按照面板下表面的加强筋位置进行开槽;
S3.2,将熏蒸木浸入熏蒸木外膜树脂,并将其用挂钩挂起风冷固化至少0.5小时;
其中,所述熏蒸木外膜树脂的配方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994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