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家校互通教育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66962.8 | 申请日: | 202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3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良春;刘顺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爱尔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G06Q50/20 |
| 代理公司: | 长沙科永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7 | 代理人: | 陈洁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互通 教育系统 | ||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家校互通教育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GIS系统、校园中心网络服务器、家庭端、远程监测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及处理单元;
所述GIS系统、所述家庭端、所述远程监测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所述处理单元均与所述校园中心网络服务器相连,所述校园中心网络服务器与资源调度系统之间设置有安全装置,所述校园中心网络服务器与所述资源调度系统相连;
所述GIS系统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与RFID标签芯片相连,所述RFID标签芯片与所述家庭端相连,所述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家庭端上,所述处理单元为基于PLC架构的控制模块;
所述校园中心网络服务器上设置有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与发送模块相连,所述发送模块设置在所述家庭端上;
所述GIS系统包括ArcGIS API接口和ArcGIS Runtime SDK接口,其中所述ArcGIS API接口基于JavaScript平台,其中所述ArcGIS Runtime SDK基于Android平台,所述ArcGISAPI接口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ArcGIS Runtime SDK接口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接口相连;
所述GIS系统还包括独立的ArcGIS Server,所述ArcGIS Server设置有日志管理系统,所述的日志管理系统内设置有教育学习轨迹模块和学生管理模块;其中教育学习轨迹模块用于记录学生在家接受教育学习得到的相关数据,所述相关数据包括学生编号、教育学习时间、教育学习科目编号及教师巡查相关备注;其中学生管理模块包括学生添加删除模块、学生身份认证模块及学生身份审核模块,所述学生添加删除模块、所述学生身份认证模块及所述学生身份审核模块均与所述校园中心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系统相连,其中学生身份认证模块通过所述数据库系统与密钥管理系统相连;
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使用三级Karatsuba算法和Montgomery算法优化乘,以两级Karatsuba技术优化平方,并给出素域X25519,同时应用以下算法模型:
;
所述家庭端包括视频监控器、串口服务器、数据采集中心及人脸识别模块;
所述视频监控器、所述数据采集中心及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均与所述串口服务器相连,所述人脸识别模块通过SQL数据库管理中心与所述串口服务器相连;
所述串口服务器设置有RS232/RS485转接口,所述串口服务器采用SLK-S508桌面式框架,所述串口服务器设置DC光隔离层,所述串口服务器设置TVS保护模块,所述串口服务器设置保护测控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中心设置有多个数据库服务系统,所述数据采集中心与云存储平台相连,所述数据采集中心通过网络交换机与所述校园中心网络服务器相连;
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包括多个人脸识别传感器和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所述人脸识别传感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大数据的家校互通教育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设置有防护罩、散热柜及保护箱,所述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防护罩内,所述防护罩设置在所述散热柜内,所述保护箱设置在所述散热柜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爱尔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爱尔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696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