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部接线端子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6721.3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2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文;周聪颖;卢紫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华晟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13/62;H01R13/533;H01R13/502;H01R13/639;H01R13/631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张艳萍 |
地址: | 242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电机 内部 接线 端子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部接线端子组件,包括接线装置、端子机构一、端子机构二、端子机构三,所述接线板中部开槽并设有固定槽,所述接线板通过固定槽安装在机身的内部,所述接线板的四边处均开槽内部均安装有接线栓,接线栓上套设有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在接线栓上,弹簧另一端固定有铜垫,所述铜垫上方设有螺盖。本发明,安装时可根据新能源汽车中电机内部接线的电源线数量和具体的接线结构来使用端子机构一、端子机构二或者端子机构三来进行接线,从而多样化的进行多种相同的线路进行合并,而夹紧套筒一、夹紧套筒二、夹紧套筒三、夹紧套筒四、夹紧套筒五内部分别设有铜箔一和铜箔二,从而杜绝线路在安装后产生不必要的静电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部接线端子组件。
背景技术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已经经历了两次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每一次变革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也成就了先导国或地区的经济腾飞。今天,人类再次来到了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十字路口,第三次变革将是以电力和动力电池(包括燃料电池)替代石油和内燃机,将人类带入清洁能源时代,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2020年以前节约和替代石油主要依靠发展先进柴油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实现。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节约石油7306万吨、替代石油910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16406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石油需求削减41%。届时,生物燃料、燃料电池在汽车石油替代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新能源车中主要进行驱动车辆的是电池为能源而电机为动力,在电机接线端子和接线控制板的保护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部接线端子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部接线端子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部接线端子组件,包括接线装置、端子机构一、端子机构二、端子机构三;
所述接线装置包括有机身、接线板、固定槽、线槽、橡胶垫、接线栓、弹簧、螺孔、铜垫、螺盖、防爆盖和螺栓;
所述端子机构一包括有卡块一、夹紧套筒一、卡板一、连接块一、卡槽一、限位杆一、夹紧套筒二、限位槽一、限位槽二、限位杆二、铜箔一和铜片一;
所述端子机构二包括有卡块二、夹紧套筒三、卡板二、连接块二、卡槽二、限位杆三、夹紧套筒四、限位槽三、限位槽四、限位杆四、铜箔二和铜片二;
所述端子机构三包括有卡块三、夹紧套筒五、卡板三、连接块三、限位槽五、限位杆五、固定块、限位槽六和铜环;
所述接线板中部开槽并设有固定槽,所述接线板通过固定槽安装在机身的内部,所述接线板的四边处均开槽内部均安装有接线栓,接线栓上套设有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在接线栓上,弹簧另一端固定有铜垫,所述铜垫上方设有螺盖。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身的上方设有防爆盖,所述防爆盖上开有若干孔并在孔内设有若干螺栓。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身的四边处均开槽并若干线槽,若干所述线槽内均设有橡胶垫,所述接线槽上均开槽并设有若干螺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块一上安装有夹紧套筒一,所述卡块一侧壁上固定有卡板一,卡块一一侧设有连接块一,所述连接块一一侧开槽并设有卡槽一,所述连接块一另一侧设有若干限位杆一。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块一一侧设有若干夹紧套筒二,所述夹紧套筒二上开槽并设有限位槽一和限位槽二,若干所述夹紧套筒二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若干限位杆二,若干所述夹紧套筒二内部两侧壁上均安装有若干铜片一,若干所述夹紧套筒二的内部均设有铜箔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华晟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华晟塑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67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