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伺服油缸液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5751.2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2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陈铭;马浩翔;谢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5B11/08 | 分类号: | F15B11/08;F15B13/02;F15B15/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魏毅宏 |
地址: | 5720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伺服 液压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水下伺服油缸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连接于所述油缸的压力补偿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油缸和所述压力补偿装置之间的阀组,所述油缸具有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阀组用于控制所述油缸和所述压力补偿装置之间的油路的通断,和用于控制所述油缸的动作;所述压力补偿装置包括油缸压力补偿器和阀组压力补偿器,所述油缸压力补偿器的一端能够贯通水下环境且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油缸的所述有杆腔和所述无杆腔,以使得所述油缸的所述有杆腔和所述无杆腔的压力与水下环境的压力相等;所述阀组压力补偿器的一端能够贯通水下环境且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阀组,以使得所述阀组的压力和水下环境的压力相等;
所述油缸压力补偿器包括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有杆腔和所述无杆腔的第一液压油箱,所述阀组包括第一电磁开关阀和第二电磁开关阀,所述第一电磁开关阀设置在所述有杆腔和所述第一液压油箱之间,用于控制所述有杆腔和所述第一液压油箱之间油路的通断;所述第二电磁开关阀设置在所述无杆腔和所述第一液压油箱之间,用于控制所述无杆腔和所述第一液压油箱之间的油路的通断;
所述阀组还包括伺服阀,所述伺服阀具有两个入口和两个出口,所述伺服阀的两个入口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压油箱,所述伺服阀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于所述油缸的所述有杆腔和所述无杆腔,所述伺服阀基于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油缸的动作;
所述油缸具有非工作状态和工作状态;
其中在所述油缸的所述非工作状态,所述伺服阀不得电而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一电磁开关阀和所述第二电磁开关阀均不得电而处于打开状态,所述油缸压力补偿器的液压油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电磁开关阀流至所述有杆腔和通过所述第二电磁开关阀流至所述无杆腔,以使得所述油缸的所述有杆腔和所述无杆腔的压力与水下环境的压力相等,所述阀组压力补偿器始终为所述阀组提供压力补偿而使得所述阀组的压力和水下环境的压力相等;
在所述油缸的所述工作状态,所述第一电磁开关阀和所述第二电磁开关阀得电而处于关闭状态,所述伺服阀得电而处于打开状态,所述伺服阀基于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油缸进行动作,所述油缸压力补偿器为所述伺服阀提供液压油源,并通过所述伺服阀为所述油缸的所述有杆腔和所述无杆腔提供压力补偿,使得所述油缸的所述有杆腔和所述无杆腔的压力与水下环境的压力相等,所述阀组压力补偿器始终为所述阀组提供压力补偿而使得所述阀组的压力和水下环境的压力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伺服油缸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压力补偿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压油箱的第一弹簧腔,所述第一弹簧腔具有弹簧和用于贯通水下环境的敞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伺服油缸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开关阀和所述第二电磁开关阀均为常开开关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伺服油缸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还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磁开关阀和所述第一液压油箱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液压油箱中的液压油仅能够单向自所述第一单向阀流向所述第一电磁开关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电磁开关阀和所述第一液压油箱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液压油箱中的液压油仅能够单向自所述第二单向阀流向所述第二电磁开关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伺服油缸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阀的两个所述出口分别为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其中所述第一出口分别连接于所述有杆腔和所述第一电磁开关阀;所述第二出口分别连接于所述无杆腔和所述第二电磁开关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伺服油缸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阀的两个所述入口分别为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水下伺服油缸液压系统还包括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压油箱和所述第一入口,所述液压泵通过所述第一入口为所述伺服阀提供液压源;所述第二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压油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伺服油缸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伺服油缸液压系统还包括潜水电机,所述潜水电机连接于所述液压泵,为所述液压泵提供驱动力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57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线端子保护套生产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员落水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