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结构墙构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5108.X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3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韬;刘传伟;林清亮;高远志;刘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天行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08 | 分类号: | E04G11/08;E04G17/14;E04G9/10;E04B2/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2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结构 构筑 方法 | ||
1.一种建筑结构墙构筑,包括基座(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钢筋骨架(4),所述基座(1)的地基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均活动连接在基座(1)的顶部,所述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的内侧面均固定连接钢筋骨架(4),其中一个所述钢筋骨架(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块(5),所述固定连接块(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6),所述连接环(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拉筋(7),所述拉筋(7)的一端贯穿第二侧板(3),所述第一侧板(2)的左侧设置有支撑平台(8);
其中钢筋骨架(4)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钢筋骨架(4)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2)的侧面,一部分钢筋骨架(4)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3)的侧面;
其中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之间浇筑混凝土,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多组矩形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墙构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8)包括底部支座、支撑杆、支撑平板,所述底部支座与支撑平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墙构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通过底部插杆(9)与地基固定连接,所述基座(1)的顶部通过安装钉(12)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10),所述固定底座(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1),所述第一连接块(11)与第一侧板(2)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11)与第二侧板(3)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墙构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均采用功能性材料,使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至少具有保温、隔音、防潮的一种性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墙构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4)通过固定架(13)与第一侧板(2)固定连接,所述钢筋骨架(4)通过固定架(13)与第二侧板(3)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墙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用混凝土建筑地基,并将底部插杆(9)固定连接在混凝土地基上,等混凝土凝固;
步骤2、然后将基座(1)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底部插杆(9)上,然后将两个固定底座(10)通过安装钉(12)安装在基座(1)上,在进行安装的时候,根据实际设计墙体的底端厚度进行安装两个固定底座(10)之间的距离;
步骤3、将钢筋骨架(4)通过固定架(13)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2)上,将钢筋骨架(4)通过固定架(13)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3)上;
步骤4、然后将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接块(11)上,连接的时候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水平放置;
步骤5、然后推起第一侧板(2),并通过支撑平台(8)进行支撑第一侧板(2),根据设计要求调节第一侧板(2)的倾斜角度;
步骤6、然后将拉筋(7)穿过第二侧板,通过拉动拉筋(7),推动第二侧板(3)立起来,并将拉筋(7)与第二侧板(3)固定;
步骤7、然后向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之间浇筑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墙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或者第二侧板(3)与基座(1)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60°-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天行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天行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510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三叉节加工的外圈压装工装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二维快速反射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