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市政污水管路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64029.7 | 申请日: | 2020-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97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华康陆鼎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21/06 | 分类号: | F16L2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波市象***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污水 管路 防渗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市政污水管路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管路防渗结构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多根管道,相邻管道之间焊接固定,管道水流方向一端设置有与管道连接的冲击环,冲击环呈喇叭状,且开口较大一侧和管道内壁连接,开口较小一侧伸入其相邻管道内。本申请具有从管道中流出的污水在即将流到相邻管道连接处时,流入冲击环,不会直接冲击相邻管道的连接处防止污水从相邻管道连接处泄露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路防渗结构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污水管路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市政道路的污水管道施工作为城市排除污水的重要部分,其施工质量也受到多方面的关注,由于市政道路的特殊性,在市政道路的污水管道施工应当注意在保证不影响整个市政道路结构的情况下开展相应的污水管道施工,且不得不注意市政污水管道的渗漏问题,这样在污水管道施工时应该考虑相关的防渗漏工艺措施,保证污水管道在今后的使用中渗漏情况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现有的可参考公布号为CN109253325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包括外套挤压件,外套挤压件包括两个套压件、内密封套管、两个密封件,两个密封件分别位于内密封套管的两端;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存在预设的间距;管道连接管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两个套压件;管道连接管装置还包括两组第二连接件,一组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一个所述套压件与第一管体,另一组第二连接件还用于连接另一个套压件与第二管体。管道连接装置的装配方法如下:首先,根据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直径,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管道连接装置;将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分别套入两个套压件内,且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留有预设的间距;再分别把密封件分别装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两个套压件内;再分别装上垫圈,再分别装上内置弹簧;把内密封套管的两端分别套入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最后,把两个套压件用螺杆螺帽把伸缩弹簧置于螺帽里对称性拧紧,这样就完成了管道连接装置的安装。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上述管道的连接方式仅是解决了连接问题,使得相邻管道连接强度增加,但是并没有起到很好的防渗漏作用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管道的连接方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防渗漏作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污水管路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污水管路防渗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污水管路防渗结构,包括多根管道,相邻管道之间焊接固定,管道水流方向一端设置有与管道连接的冲击环,冲击环呈喇叭状,且开口较大一侧和管道内壁连接,开口较小一侧伸入其相邻管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击环的设置,使得从管道中流出的污水在即将流到相邻管道连接处时,流入冲击环,并从冲击环再次流入相邻管道内,不会直接冲击相邻管道的连接处,甚至相邻管道连接处不会接触到水流;且当水流较大,冲击力较大时,从冲击环冲出的污水直接冲入相邻管道中,不会对相邻管道的连接处形成冲击压,不会破坏相邻管道连接处的连接强度,防止污水从相邻管道连接处泄露。
可选的,所述冲击环与管道之间设置有滑动组件,滑动组件包括固定环、第一弹簧和滑动环,固定环固定连接有管道内壁上,固定环上开设有滑动槽;第一弹簧位于滑动槽内,且一端与滑动槽靠近管道一端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滑动环固定连接,滑动环位于滑动槽内,且与固定环滑动连接,固定环和冲击环开口较大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组件的设置,使得当污水流量较大,污水冲击冲击环时,不会对冲击环形成瞬间的冲击压,而是会推动冲击环在滑动槽内滑动,再从冲击环内流出,使得污水对冲击环的冲击有一个缓冲过程,保护了冲击环,使得冲击环的使用可以维持较长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华康陆鼎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华康陆鼎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40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