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呼吸皮囊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3869.1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7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梁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瑶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M16/00;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605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楚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呼吸 皮囊 | ||
本发明提供了呼吸皮囊,属于器械领域。本呼吸皮囊包括球囊、安装管、安全阀、鸭嘴阀、呼气阀和通气件,安装管一端连于球囊的一端,安全阀、鸭嘴阀和呼气阀连于安装管上,呼气阀内具有过气通道一,还包括治疗件二,治疗件二内具有治疗药物,当鸭嘴阀的单向阀瓣打开时,治疗件二破开且治疗药物从治疗件二漏出进入过气通道一内,过气通道一与通气件相通。本呼吸皮囊解决了现有静脉注射治疗哮喘方式治疗安全性差、人体内脏负荷高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器械领域,涉及呼吸皮囊。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强度随时间变化。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哮喘病人在发病时,若病情较轻,病人可利用舒利迭、信必可等药物自行吸入进行哮喘控制,但当病人病情严重,发病时已经丧失自主意识,根本无法自主进行药物治疗,面对此种情况,当前的处理方式是直接静脉注射药物,虽然静脉注射治疗效果显著,但长期静脉注射会破坏血管,使血管壁硬化,弹性减弱,从而引发一系列血管疾病;其次,因为其给药方式太过于迅速,人体一下子吸收过多药物,势必会加重内脏负荷,同时人体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也被显著地放大了。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呼吸皮囊,本呼吸皮囊能够在病患病情较重的情况下采用非静脉注射治疗方式,提高治疗安全性,降低人体内脏负荷,减少不良反应,解决了现有静脉注射治疗哮喘方式治疗安全性差、人体内脏负荷高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呼吸皮囊,包括球囊、安装管、安全阀、鸭嘴阀、呼气阀和通气件,所述安装管一端连于所述球囊的一端,所述安全阀、鸭嘴阀和呼气阀连于所述安装管上,所述呼气阀内具有过气通道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治疗件一,所述治疗件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过气通道二,所述过气通道二的一端为进口,另一端为出口,所述过气通道二的进口与所述过气通道一相连通,所述过气通道二的出口与所述通气件相连通,所述壳体内还具有治疗药物,当所述鸭嘴阀打开时,所述治疗药物能够顺着气流从所述出口排出进入所述通气件。
呼吸皮囊是医学呼吸领域常用工具,一般情况下,其目的是为无人工气道、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弱且不规则、通气严重不良的病人,给予人工通气和供氧,传统结构一般由面罩、鸭嘴阀、球囊、氧气储气阀、氧气储气袋和氧气导管,面罩连于呼气阀,氧气储气袋连于球囊,氧气导管连于球囊和氧气源。操作前需先对呼吸皮囊进行各部件检查,然后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异物,接着将面罩罩住患者口鼻,用一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置于患者的下颌部保持患者张口,食指、拇指置于面罩上(呈CE手法),按紧不漏气,右手挤压球囊即可,球囊挤压后,氧气通过安装管进入鸭嘴阀,鸭嘴阀的单向阀瓣扩张,氧气继续进入呼气阀的过气通道一,然后进入面罩内,最后进入病人体内实现供氧,呼气阀上具有放气瓣,鸭嘴阀与呼气阀相靠且之间具有间隙,当病人口部闭合或过气通道一内发生堵塞时,氧气可直接反向运动打开放气瓣,实现快速放气。安装管用于安装各类阀。上述为呼吸皮囊的基本操作流程,具体不作赘述,鸭嘴阀、呼气阀、安全阀等零部件的安装方式和细节结构也不作赘述,均为现有技术。
本方案中的呼吸皮囊内增设了治疗件一,按压球囊后,氧气通过过气通道一和过气通道二,在氧气的作用下,壳体内的治疗药物顺着气流进入通气件中,从而作用呼吸道,使哮喘症状得到快速缓解,在这里通气件起到通气传导的作用。本方案利用挤压动力将治疗药物送入病人呼吸道,通过逆向注入方式模拟病人口吸操作,实现了非静脉式治疗方式,极大程度提高了治疗安全性,降低了人体内脏负荷,减少不良反应。同时,这种外力注入方式氧气动力足,药物运动迅速,相较于主动吸入,能够使药物快速直达呼吸道,见效快。此外,也充分利用了呼吸皮囊的基本功能,对病人供氧,帮助其快速恢复正常呼吸,构思新颖巧妙。
上述的呼吸皮囊中,所述通气件为面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瑶,未经梁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38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