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体式涂漆模和用于加工该涂漆模的拼接式涂漆模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63844.1 | 申请日: | 202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6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程积龙;邹恒;曹磊;张兢乐;赵坤荣;王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聚芯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C13/02 | 分类号: | B05C13/02;B23Q3/06;B24B5/48;B25B11/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金宇平 |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陵***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涂漆 用于 加工 拼接 夹具 | ||
1.一种拼接式涂漆模夹具,用于加工分体式涂漆模的模芯,所述模芯包括第一分体(21)和第二分体(22);第一分体(21)和第二分体(22)拼合状态下,两者对接处形成穿线孔;第一分体(21)上设有第一穿线槽(211),第二分体(22)上设有第二穿线槽(221);第一分体(21)和第二分体(22)拼合状态下,第一穿线槽(211)和第二穿线槽(221)对接并形成穿线孔;
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式涂漆模夹具包括上压盖(32)和下压盖(31);下压盖(31)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包括位于下压盖(31)上表面并与拼合状态下的所述模芯相适配的第一型槽(311)和与第一型槽(311)连通的第一引线孔(312);第一引线孔(312)覆盖位于第一型槽(311)内的模芯的穿线孔,且第一引线孔(312)位于第一型槽(311)内周;
上压盖(32)上设有第二通孔,上压盖(32)与下压盖(31)拼接状态下,第二通孔覆盖位于第一型槽(311)内的模芯的穿线孔;上压盖(32)用于与下压盖(31)配合对第一型槽(311)内的模芯进行夹持;
第二通孔包括位于上压盖(32)下表面并与拼合状态下的所述模芯相适配的第二型槽(321)和与第二型槽(321)连通的第二引线孔(322),第二引线孔(322)位于第二型槽(321)内周;上压盖(32)与下压盖(31)拼接状态下,第一型槽(311)和第二型槽(321)配合形成与拼合状态下的模芯相适配的空间;
拼合状态下的模芯为方体,所述第一型槽(311)和第二型槽(321)均为与拼合状态下的模芯相适配的矩形槽,且第一型槽(311)的四角均设有与第一型槽(311)连通的第一圆柱孔(313),各第一圆柱孔(313)的轴线均与第一型槽(311)对应的内棱边重合;第二型槽(321)的四角均设有与第二型槽(321)连通的第二圆柱孔(323),各第二圆柱孔(323)的轴线均与第二型槽(321)对应的内棱边重合;且,四个第一圆柱孔(313)与四个第二圆柱孔(323)一一对应,相对应的第一圆柱孔(313)与第二圆柱孔(323)轴线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涂漆模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给限位件(33),下压盖(31)侧面设有与第一型槽(311)连通的安装孔(315),进给限位件(33)安装在安装孔(315)中,进给限位件(33)通过与下压盖(31)的相对运动调节进给限位件(33)伸入第一型槽(311)的长度;且进给限位件(33)的进给方向垂直于第一型槽(311)中第一分体(21)与第二分体(22)的对接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接式涂漆模夹具,其特征在于,进给限位件(33)为螺栓,安装孔(315)为螺纹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涂漆模夹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引线孔和第二引线孔均为腰型孔,第一引线孔第一端的圆心轴同时位于同一端两个第一圆柱孔(313)的半径方向上,第一引线孔第二端的圆心轴同时位于同一端两个第一圆柱孔(313)的半径方向上;第二引线孔第一端的圆心轴同时位于同一端两个第二圆柱孔(323)的半径方向上,第二引线孔第二端的圆心轴同时位于同一端两个第二圆柱孔(323)的半径方向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涂漆模夹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引线孔背离第一型槽(311)的一端实现为渐扩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涂漆模夹具,其特征在于,上压盖(32)和下压盖(31)均为圆柱结构,且上压盖(32)和下压盖(31)通过紧固件连接,下压盖(31)上位于第一型槽(311)外周设有四个与紧固件匹配并呈矩形分布的第一固定孔(314);四个第一固定孔(314)所在矩形的中心轴、第一型槽(311)的中心轴、第一引线孔的中心轴均共线;上压盖(32)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314)一一对应的第二固定孔(3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聚芯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聚芯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38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