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笔记本散热器及其定位部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3784.3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4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曾杭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志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10;G06F1/16;G06F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25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笔记本 散热器 及其 定位 部件 | ||
本发明涉及笔记本周边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超薄笔记本散热器及其定位部件,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向下限定开设有底座腔,所述底座腔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翻板,初始状态下所述翻板的下端面与底座的上端面紧密贴合;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包括滑动设置在底座上端面靠近前端位置的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以底座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设置;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包括限定转动设置在翻板内部的两个风扇,两个所述风扇沿翻板的水平中心轴轴向等间距分布;以解决现有散热器稳定性差,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与笔记本发生翻倒,角度调节单一,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对笔记本的底面造成划痕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笔记本周边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超薄笔记本散热器及其定位部件。
背景技术
现在生活中,笔记本电脑是大多数人不可缺少的电子产品,随着电脑技术整体性能的提高,厚度越来越薄,各部件的运行频率越来越高,功耗越大,笔记本电脑的散热问题成了使用者的最大困扰;笔记本中大量使用集成电路,但高温是集成电路的大敌;高温不但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有可能使某些部件烧毁,因此,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种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器供应,但散热器因为材质原因,多轻薄,稳定性差,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与笔记本发生翻倒,而且角度调节单一,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对笔记本的底面造成划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笔记本散热器及其定位部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散热器稳定性差,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与笔记本发生翻倒,角度调节单一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笔记本散热器及其定位部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向下限定开设有底座腔,所述底座腔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翻板,初始状态下所述翻板的下端面与底座的上端面紧密贴合;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包括滑动设置在底座上端面靠近前端位置的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以底座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设置;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包括限定转动设置在翻板内部的两个风扇,两个所述风扇沿翻板的水平中心轴轴向等间距分布;
作为本发明中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部件还包括开设在底座端壁内的两个支撑上腔,两个所述支撑上腔贯穿底座的上端面与外界空间相连通,且支撑上腔相对于底座的中心线位于底座端壁内的前半部分,两个所述支撑柱一一对应卡设在支撑上腔内,所述底座的下端面与两个所述支撑上腔相对的位置开设有支撑下腔,所述支撑上腔与支撑下腔相互连通,所述支撑下腔的下端圆周外围固定连接有前橡胶座,所述支撑柱的下端穿透在支撑下腔内,所述支撑柱圆周侧面中心位置周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通过弹簧与支撑上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下端面周向固定连接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圆周侧面与支撑下腔的圆周侧面紧密贴合,所述密封套随着支撑柱在支撑下腔内上下往复运动。当需要使用散热器对超薄笔记本进行散热的时候,先将底座水平放置在平面上,使前橡胶座的下表面与平整的平面接触,然后将需要散热的笔记本放置在翻板的上表面,此时随着底座上端面的重量增件,挤压前橡胶座内部的空气,从前橡胶座的接触面流出,从而使前橡胶座的下表面与平面紧密接触,以此保证支撑下腔内的空间的密封性,进而转动底座腔内的翻板,使翻板的下端面的前端与支撑柱脱离贴合,支撑柱在没有重力挤压下在弹簧的作用力下推动支撑板带动支撑柱在支撑上腔内向上运动,同时带动支撑柱下端的密封套在支撑下腔内向上运动,从增加密封套下端面与前橡胶座内部的压力,从而增加前橡胶座与平面的摩擦力,以此保证底座的前端与平面的限位固定防止底座在翻板翻转后重心偏移后底座发生倾倒,从而保证散热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志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志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37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