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路转换件及带该水路转换件的水路板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2639.3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6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杨理国;刘高其;韩东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韩华滤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5/00 | 分类号: | B01D35/00;B01D35/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297 | 代理人: | 胡清方;彭友华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路 转换 | ||
一种水路转换件及带该水路转换件的水路板,其中,水路转换件包括一端封闭的水路转换主管,以及可与水路转换主管的开口端连接,并封闭所述开口端的构件,第一水流口设在所述水路转换主管上,并与所述水路转换主管的内腔相通;第二水流口设在所述水路转换主管上,并与所述水路转换主管的内腔相通,或者,第二水流口设在所述构件上,并与所述水路转换主管的内腔相通;在所述第一水流口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在所述第二水流口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使用了本发明所公开的水路转换件的水路板,水路板的尺寸更小、水路板安装简单、通过性好,且基本不存在漏水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水过滤器的配件,尤其是一种水路转换件及带该水路转换件的水路板。
背景技术
传统净水机的内部通常都有PE软管和接头连接水流通道,各水流道间依靠接头连接,并且在水流通道上安装有各种控制装置,从而达到对水流通道闭合控制净水设备。随着净水设备的发展,其所具有的功能越来越多,净水设备内部相互交错的水流管网越来越复杂。由于传统净水机的水路是由水管与接头连接加工制作而成,当其内部的水流通道交错程度复杂后,造成制作加工工艺复杂,管路连接点过多导致管路连接密封性不严,最终出现漏水的隐患和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 102743916 A公开了一种集成水路板,以及中国专利文献CN 105999822 A公开了一种净水器集成水路板,这类专利文献上的水路板上的水路还是存在一是水路管多,造成水路板面积过大,成本增加,且安装困难;二是水路管的堵头多,造成易漏水的问题;三是水路板不通用,对于每一种滤芯都需要单独设计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发明向社会提供一种可以使水路板的尺寸更小、水路板安装简单、通过性好且基本不存在漏水的问题的用于水路连接的水路转换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带有该水路转换件的水路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路转换件,用于塞到水路板的主水路管里,起到相邻两水路板的主水路管的连接及水路转换作用,包括一端封闭的水路转换主管,以及可与水路转换主管的开口端连接,并封闭所述开口端的构件,第一水流口设在所述水路转换主管上,并与所述水路转换主管的内腔相通;第二水流口设在所述水路转换主管上,并与所述水路转换主管的内腔相通,或者,第二水流口设在所述构件上,并与所述水路转换主管的内腔相通;在所述第一水流口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在所述第二水流口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构件为管件,所述管件的一端封闭,管件的另一端为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开口端对接;所述第二水流口设在所述管件上。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相对于所述第一水流口的第一管段的直径小于相邻管段的直径,所述第一管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水流口的轴向长度,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相对于所述第二水流口的第二管段的直径小于相邻管段的直径,所述第二管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水流口的轴向长度,且位于所述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之间。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构件是堵头,所述堵头塞在所述开口端内。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在所述水路转换主管的外壁上预定位置设有限位环。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在所述限位环的至少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水路板的主水路配合的定位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路板,包括第一水路板、第二水路板……和第N水路板N,其中N是自然数,在所述第一水路板上设有第一主水路管,在所述第二水路板上设有第二主水路管,在所述第N水路板上设有第N主水路管,在相邻的两主水路管里设有水路转换件,所述水路转换件起到将相邻的主水路管连接起来,并进行水路转换,所述水路转换件是上述的水路转换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韩华滤芯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韩华滤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26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最大聚合速率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