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调整装置和玻璃厚度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2050.3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8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李赫然;何怀胜;张延洪;杨道辉;姚文龙;周伟;李飞;涂双庆;杨柳;马跃跃;赵光明;缪夕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7/06 | 分类号: | C03B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林治辰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调整 装置 玻璃 厚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加热调整装置和玻璃厚度调整方法。加热调整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内部通道的第一绝缘管段、具有第二内部通道的第二绝缘管段、具有贯通通道的绝缘结构和电加热丝,绝缘结构设置在第一绝缘管段和第二绝缘管段彼此靠近的一端之间;电加热丝穿入到第一内部通道后通过贯通通道进入到第二内部通道,电加热丝从第二内部通道穿出后在第二绝缘管段上沿着返回方向以预定螺距螺旋缠绕以形成第二加热段,并在第一绝缘管段上沿着返回方向布置;绝缘结构能够活动以允许第二绝缘管段能够相对于第一绝缘管段弯折到所需角度。该加热调整装置能够提供良好稳定的加热辐射的范围,以提供稳定可靠的加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装置例如玻璃基板生产中用到的加热调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加热调整装置和一种玻璃厚度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基板生产技术领域中,在采用溢流下拉法制造显示基板玻璃的过程中,溢流砖的溢流面上,高温玻璃液由于受热不均存在温差,导致局部的玻璃液的粘度不同。玻璃液横向流动性就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到玻璃基板的成型厚度。温度高的玻璃液粘度小,由于下方设备的拉引,造成其下方成型的玻璃基板变薄,而温度低的玻璃液粘度大,经拉引后其下方的玻璃基板会变厚。横向温差大制成的玻璃基板厚度曲线会出现高低不平,很难满足品质的需求。同时,在成型炉两侧设置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内安装冷却风管。
为此,现有技术中,为保证厚度曲线平滑且厚度极差稳定在规格内,需对厚度高低点位置进行冷风管风量调节,厚度低点位置需开大风量增加低点位置厚度,厚度高点位置需将原来两侧的冷却风管更换为铂金热风管对相应位置加热以减小高点位置厚度。
然而,铂金热风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功率衰减现象,且单根铂金热风管的功率受限,只能达到点对点的调整,厚度调整效果差,在生产中为了增加厚度调整效果,往往要在冷却机构左右侧安装多根铂金热风管,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铂金热风管功率衰减,为了稳定厚度极差,需要继续增加铂金热风管的功率,当铂金热风管的功率增加到上限还不能满足厚度极差调整时,厚度调整效果变差,厚度曲线发生变化,导致厚度极差波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调整装置,该加热调整装置能够提供良好稳定的加热辐射的范围,以提供稳定可靠的加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调整装置,该加热调整装置包括第一绝缘管段、第二绝缘管段、绝缘结构和电加热丝,其中,所述第一绝缘管段内具有第一内部通道,所述第二绝缘管段内具有第二内部通道;所述绝缘结构内具有贯通通道,并且所述绝缘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管段和所述第二绝缘管段彼此靠近的一端之间;所述电加热丝穿入到所述第一内部通道后通过所述贯通通道进入到所述第二内部通道,所述电加热丝从所述第二内部通道穿出后在所述第二绝缘管段上沿着返回方向以预定螺距螺旋缠绕以形成第二加热段,并在所述第一绝缘管段上沿着返回方向布置;其中,所述绝缘结构能够活动,以允许所述第二绝缘管段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绝缘管段弯折到所需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电加热丝穿入到第一内部通道后通过贯通通道进入到第二内部通道,电加热丝从第二内部通道穿出后在第二绝缘管段上沿着返回方向以预定螺距螺旋缠绕以形成第二加热段,并在第一绝缘管段上沿着返回方向布置,并且绝缘结构能够活动以允许第二绝缘管段能够相对于第一绝缘管段弯折到所需角度,这样,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加热空间结构,将第二绝缘管段弯折到所需角度后将第二绝缘管段伸入到加热空间内,使得第二加热段位于该加热空间内,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热的部位来调整第二绝缘管段在该加热空间内的所需状态,以能够对需要加热的部位提供良好的加热辐射范围,同时电加热丝的加热功率可以根据实际加热需求来调整,从而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20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果可溶性固形物间接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3D矫形鞋垫定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