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化内核及骨架的好氧颗粒污泥及其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1630.0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7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梁东博;李东岳;丁凡;吴耀东;张晶;李培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化 内核 骨架 颗粒 污泥 及其 培养 方法 | ||
1.一种强化内核及骨架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中投加微载体进行培养,得到强化内核及骨架的好氧颗粒污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内核及骨架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中进行,在序批式反应器中接种活性污泥和微载体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得到强化内核及骨架的好氧颗粒污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化内核及骨架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批式的培养方式,每个周期5~8h,包括:进水阶段5min、厌氧搅拌阶段2~3h、曝气阶段1h~2h、缺氧搅拌阶段2~3h、沉淀阶段3~20min、排水阶段和闲置阶段共7个阶段,其中,沉淀阶段时间随污泥沉降性变好从30min逐步降低为3min,减少的沉淀时间相应增加为缺氧搅拌的时间。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强化内核及骨架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实在序批式反应器中进行,活性污泥的接种量为4000~6000mg/L,微载体的接种量为20~25万个/L;所述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为20~30℃,pH=7.5~8.5;曝气阶段表面气速为0.66~1.0cm/s,DO≥4.0mg/L。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内核及骨架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载体为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或天然生物材料;
所述的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选自聚乙二醇、聚乙二醇衍生物、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4000)、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聚乳酸、聚羟基酸、聚乳酸醇酸共聚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酸酐、聚酸酯、聚酰胺、聚氨基酸、聚缩醛、聚氰基丙烯酸酯、聚氨基甲酸酯、聚吡咯、聚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乙烯、聚碳酸酯和聚氧化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天然生物材料为选自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明胶、明胶衍生物、藻酸盐、藻酸盐衍生物、琼脂、基质胶、透明质酸、层连接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或组织脱细胞化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内核及骨架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载体具有弹性三维多孔结构,孔隙率90%,粒径100~200um,,微载体密度略大于水,为1.004~1.064g/cm3。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内核及骨架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最终的好氧颗粒污泥的颜色为黄褐色,形状为均匀的球状,粒径为0.4mm~2mm,MLSS为4000~6000mg/L,污泥体积指数SVI为20~40mL/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16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学试剂灌装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自旋转动污泥搅拌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