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田养鳖用隔离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60446.4 | 申请日: | 2020-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6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曹政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县泽水居农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A01M29/30;A01M29/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刘爽 |
| 地址: | 413200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南洲镇***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养鳖用 隔离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养鳖用隔离系统,包括养殖稻田、隔离板和晒背台,在稻田内侧设置田埂,并沿田埂内侧开好鳖沟,鳖沟上宽3米,底宽、沟深各1.5米,晒背台设于稻田中间区域,晒背台顶端高出稻田水面1‑2厘米,晒背台上铺满厚5‑7厘米的沙土,养殖稻田内设有进水口和排水沟,隔离板设于稻田周围的田埂上,隔离板下端伸入田底10‑15厘米,隔离板的上表面高出地面60‑70厘米,隔离板内侧设有防逃膜,防逃膜下端与隔离板底端距离为30‑40厘米,隔离板外侧设有防逃金属网,隔离板上端设有金属网。本发明属于鳖的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利用稻和鳖互相抑制对方天敌,提高养殖产量养鳖用隔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鳖的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稻田养鳖用隔离系统。
背景技术
鳖为爬行动物,水陆两栖生活,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的效果,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滋补药品和中药材料。由于鳖是卵生动物,卵在无亲体保护条件下孵化,孵化期长,因此尽管鳖的繁殖力强,但是天然环境中,由于受到多种敌害,病菌侵袭不良气候的影响,其成活率较低。
而且,现有的稻田种植时,飞虱作为稻子的常见天敌,会影响稻子的产量,因此需要喷洒农药以提高稻子的产量。但是,农药的喷洒会使稻米中有一定的残留,从而影响食用者健康。因此,近些年来,提出了一种稻田养鳖的模式,通过鳖对付飞虱以提高稻田的产量。为了避免鳖在养殖过程中被天敌侵扰,以及鳖的逃脱,需要提供一种稻田养鳖用隔离系统,以保证鳖和稻子相互依存,和谐共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当前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稻和鳖互相抑制对方天敌,提高养殖产量养鳖用隔离系统。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一种稻田养鳖用隔离系统,包括养殖稻田、隔离板和晒背台,所述养殖稻田选择地势低,水源条件好,水流通畅,排灌方便的稻田,在稻田内侧设置田埂,并沿田埂内侧开好鳖沟,所述鳖沟上宽3米,底宽、沟深各1.5米,(鳖沟是投喂饲料和鳖冬眠的场所),所述晒背台设于稻田中间区域,所述晒背台呈井字形结构设置,所述晒背台顶端高出稻田水面1-2厘米,所述晒背台上铺满厚5-7厘米的沙土,(供鳖产卵繁殖和晒背用),所述养殖稻田内设有进水口和排水沟,所述隔离板设于稻田周围的田埂上,所述隔离板之间设有防护门,所述隔离板下端伸入田底10-15厘米,所述隔离板的上表面高出地面60-70厘米,所述隔离板内侧固定设有防逃膜,所述防逃膜下端与隔离板底端距离为30-40厘米,所述隔离板下部表面涂抹有防滑油脂,所述隔离板外侧设有防逃金属网,所述隔离板上端设有金属网,用以趋避鸟害和兽害。
进一步地,所述稻田周围安装多组捕鼠器,并撒散石灰,以预防老鼠并阻止蚁群进入。
进一步地,所述晒背台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所述晒背台的长度和宽度比为5:1。
进一步地,所述鳖沟占稻田总面积的15-19%。
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稻田养鳖用隔离系统,通过在隔离板下部涂抹油剂配合上部防逃膜的设置,避免鳖攀爬隔离板逃离,同时,通过隔离板上端金属网和稻田周围捕鼠器的设置,以及石灰的撒散,实现了对鳖的天敌的防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县泽水居农业有限公司,未经南县泽水居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04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