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焚烧装置、焚烧清灰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9920.1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3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吴廷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廷贵 |
主分类号: | F23G5/04 | 分类号: | F23G5/04;F23G5/44;F23J1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龙图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姜书新 |
地址: | 419200 湖南省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焚烧 装置 设备 | ||
本发明适用于环保垃圾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装置、焚烧清灰设备,该垃圾焚烧装置包括:进料口、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一侧,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连接,进料口设置在第一壳体远离第二壳体的一侧,垃圾焚烧装置还包括:过滤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部,过滤组件包括调节机构和排水机构;烧料组件,设置在第二壳体内部;排气组件,排气组件与烧料组件相连接;通过过滤组件将待焚烧的垃圾中的液体成分过滤出来并传输至燃烧组件进行燃烧处理,再通过排气组件对焚烧产生的气体进行过滤排放至空气中,使带焚烧的垃圾焚烧完全,并对焚烧产生的气体进行过滤排放,减少焚烧气体对空气和人体的损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焚烧装置、焚烧清灰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用品也是不断增多,由此产生的垃圾也是越来越多,因此垃圾处理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目前对于垃圾的处理方式一般都使用焚烧、填埋、化学处理等;
在垃圾焚烧处理中,现有的做法使将垃圾收集后直接放入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然后焚烧气体直接排入空气;
对于现有的垃圾焚烧技术中,收集后的垃圾没有经过固液分离会对垃圾焚烧不充分,会产生更多的有害气体,对于焚烧产生的气体中的有毒成分不做处理也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很大的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装置、焚烧清灰设备,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垃圾焚烧装置,包括进料口、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接,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垃圾焚烧装置还包括: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调节机构和排水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对称设置,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排水组件在竖直平面作椭圆运动,以带动所述排水机构将待焚烧的垃圾中的液体进行过滤处理;
烧料组件,所述烧料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所述烧料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壳体内待焚烧的垃圾传输至所述第二壳体内进行焚烧处理;
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与所述烧料组件相连接,所述排气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壳体内焚烧产生的气体中有毒成分进行过滤排出。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焚烧清灰设备,所述焚烧清灰设备包括第三壳体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三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出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之间,所述焚烧清灰设备还包括上述的一种垃圾焚烧装置,所述焚烧清灰设备还包括:
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料口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过滤件上设置有通灰口,通过所述通灰口对所述第二出料口传输至所述第三壳体内部的焚烧产生的灰尘进行过滤;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内部,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二过滤件相连接,调节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过滤件在竖直平面作往复运动;
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传输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出料口传输至所述第三壳体内部的焚烧产生的灰尘传输至所述第三壳体外部。
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垃圾焚烧装置,通过所述调节机构带动所述排水机构在竖直平面作椭圆运动,使所述排水机构将带焚烧的垃圾中的液体进行过滤预处理,再通过所述燃烧组件将待焚烧的垃圾传输至所述第二壳体内部进行焚烧处理,并在所述排气组件对焚烧的气体过滤作用下排出所述第二壳体,经过对带焚烧的垃圾中液体成分的过滤预处理,增大了待焚烧的垃圾的焚烧燃烧充分度,同时也减少了燃烧产生的气体排出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含量,预防有毒气体对环境和人体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垃圾焚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廷贵,未经吴廷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99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拆除方法
- 下一篇:拟肽大环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