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受激自致冷低温冰盐袋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59782.7 | 申请日: | 2020-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9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 发明(设计)人: | 田进寿;李知兵;刘冲;刘毅恒;吴永程;闫欣;王刚;汪韬;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25D3/00 | 分类号: | F25D3/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杨洋 |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致冷 低温 冰盐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袋,具体涉及一种受激自致冷低温冰盐袋。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冰盐袋存在因采用纺织布对冰、氯化钠进行物理隔离,导致其蓄能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受激自致冷低温冰盐袋。通过水滴封装、盐粒预混等步骤设计了密封型冰盐袋结构,可在不注水、不浸水的条件下快速制备低温条件,解决了多组分化学冰袋使用前需注水或浸水、密封失效风险大的不足;通过短时低温的激发即可实现自致冷,避免多组分化学冰袋深度蓄冷耗时长,导致日常使用保障难的问题;利用氯化钠和冰的混合物的相变机制实现深度蓄冷,蓄冷能力优于传统水基冰袋,材料成本低于多组分化学冰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袋,具体涉及一种受激自致冷低温冰盐袋。
背景技术
冰袋内置蓄冷工质,可在一定时间内提供低温条件,广泛用于医疗救治和生鲜物流等行业。现有的冰袋一般分为水基传统冰袋和多组分化学冰袋。
水基冰袋蓄冷能力较低且零度以下工质结冰,结冰过程的体积膨胀易引发涨袋、泄露等故障,实用性较差。多组分化学冰袋以无机盐、高聚物凝胶等化合物的水溶液为工质,储冷能力和制冷能力优于以水为工质的传统冰袋,在使用前注水或整体浸泡于水中实现化合物的充分溶解,不利于使用阶段的密封,采用低温环境下蓄冷(-20℃冷冻5至12小时,冷冻时长视高聚物组分而定)、在使用环境下释冷的工作模式,因蓄冷阶段深度冷冻时间过长,难以保障日常有效使用。
为解决多组分化学冰袋深度蓄冷耗时长、日常使用保障难的问题,以精细化工领域常用的冰盐浴技术为基础,采用冰和氯化钠混合物为工质,发明了冰盐袋,这种冰盐袋深度蓄冷耗时较多组分化学冰袋有效缩短,已经面向医疗救治场景的复合层状止血用冰盐袋,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处的压迫止血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现有技术中冰盐浴是采用纺织布对冰、氯化钠进行物理隔离,导致其蓄能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冰盐袋存在因采用纺织布对冰、氯化钠进行物理隔离,导致其蓄能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受激自致冷低温冰盐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受激自致冷低温冰盐袋,其特殊之处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封装水滴
1.1)获取软管
选用或制备玻璃化温度为-10℃~-20℃的软管;
1.2)注水
向软管中注满水;
1.3)封装
将注满水的软管两端封装后,沿软管长度方向每隔预定距离进行一次封装,形成多个相互分隔的水滴;
1.4)截短
将封装完毕的软管裁剪为预定长度的多个封装有水滴的小段后,自然干燥;
2)组分预混及包装
2.1)称取第一预定质量的步骤1.4)所得干燥后小段,记为一个质量单元A;
2.2)称取第二预定质量的氯化钠,记为一个质量单元B;
2.3)将预定数量的质量单元A和质量单元B投入同一容器中,搅拌均匀,制成预混料;
2.4)将预混料装入玻璃化温度低于-30℃的密封袋,并将袋口封装,得到冰盐袋。
进一步地,步骤1.1)中制备玻璃化温度为-10℃~-20℃软管的具体步骤为:
1.1.1)选用玻璃化温度为-10℃~-20℃的柔性材料制备软膜;
1.1.2)裁剪软膜得到长条形的片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97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式数据分发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废旧塑料破碎回收设备及其回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