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体外模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8751.X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2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任东城;郭士杰;李嘉晟;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介入 栓塞 治疗 体外 模拟 装置 | ||
1.一种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体外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动泵,器官动脉模块,基本血管模块,支撑结构;其中:
所述脉动泵,用于对模拟心脏脉动供血;
所述器官动脉模块,用于模拟栓塞部位的动脉血管以及模拟栓塞发生器官的局部毛细血管网;
所述基本血管模块,用于模拟供介入导管进入体内的基本血管通路;
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和固定各模块,维持血管形状;
所述支撑结构划分上下两层,上层包含放置脉动泵的泵血区,放置基本血管模块和器官动脉模块的栓塞模拟区,以及放置末端回流管路的回流区;下层整体为血液存储槽;上、下两层共用中间隔板分隔;
所述血液存储槽底部设有一个放液口,用于向外部释放槽内液体,放液口处有一通过螺纹连接的封堵头,用以封堵和开放放液口;
所述泵血区与血液存储槽通过进液管相连,进液管一端连接脉动泵输入端,另一端接近血液存储槽底部,是槽内液体进入脉动泵的通道;
所述泵血区的中间隔板上开有两个孔,一个为通孔,用于通过进液管,另一个为螺纹孔,为注液口,具有一通过螺纹连接的封堵头,用以封堵和开放注液口;
所述泵血区内放置脉动泵,脉动泵输出端与基本血管模块的胸主动脉口相连接;
所述栓塞模拟区的中间隔板上通过螺纹连接装有若干空腔回流支撑柱,用以支撑器官动脉模块,并通过中空腔体将通过器官动脉模块的液体引入血液存储槽;
所述回流区的中间隔板上有两个空腔回流支撑柱,通过螺纹连接与中间隔板相连,并与基本血管模块上左右外动脉相连接,用于液体回流至血液存储槽;
所述基本血管模块用于模拟供介入导管进入体内的基本血管通路,包括双侧股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双侧肾动脉分支、肝动脉分支、脾动脉分支;所述双侧股动脉上设有穿刺分支,是用于注射栓塞药物的微导管介入的位置;所述双侧肾动脉分支、肝动脉分支、脾动脉分支末端与器官动脉模块通过鲁尔接头相连接;在未安装器官动脉模块处,通过鲁尔接头进行封堵;
所述器官动脉模块主要包括肾动脉模块、肝动脉模块以及脾动脉模块,分别用于模拟肾动脉栓塞术、肝动脉栓塞术以及脾动脉栓塞术;各器官动脉模块器官外壳采用透明硬质塑料制作,为半剖模型,用于表现器官外形并通过若干脏器内支撑柱对器官内血管进行固定和支撑;所述脏器内支撑柱下部通过螺纹连接与器官外壳相连接,上部为半圆柱体装的支撑体,用于支撑器官内血管及栓塞模拟圆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体外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中,所述血液存储槽底部设有一个放液口,用于向外部释放槽内液体,放液口处有一通过螺纹连接的封堵头,用以封堵和开放放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体外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中,所述泵血区的中间隔板上开有两个孔,一个为通孔,用于通过进液管,另一个为螺纹孔,为注液口,具有一通过螺纹连接的封堵头,用以封堵和开放注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体外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动脉模块中,所述半剖的器官外壳模型底部有3个脏器外壳开孔,用以通过器官内的回流管路;各器官动脉模块内血管包括器官主动脉以及主动脉下的主要分支,各分支末端均连接有栓塞模拟圆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体外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动脉模块中,所述栓塞模拟圆筒包含连接套筒、脏器内回流管路初始端、脏器动脉分支末端和过滤海绵,连接套筒一端带有螺纹,与脏器内回流管路初始端螺纹连接,另一端为双层塔状结构,通过插拔的方式与脏器动脉分支末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体外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动脉模块中,所述过滤海绵常态为圆锥台状,经挤压装入连接套筒内部,使套筒内过滤海绵网格结构在血液流动方向上呈现由大到小的变化,用于模拟器官的血管直径不断变小的特征,栓塞剂与血液流经圆筒时,栓塞剂颗粒被过滤海绵拦截并不断堆积直至完全堵塞,这与栓塞术治疗原理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体外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动脉模块的血管通过病人的影像学数据,经商用软件血管重建后3D打印制成,材料为高透明软质硅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87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