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干支流交汇的促使鱼类躲避溶解气体过饱和胁迫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56248.0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31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徐火清;成晓龙;肖剑波;卢晶莹;樊寒冰;何晓佳;严忠銮;冯镜洁;孙干;李然;李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郭萍;钟玉巧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支流 交汇 促使 鱼类 躲避 溶解 气体 过饱和 胁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干支流交汇的促使鱼类躲避溶解气体过饱和胁迫的方法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船体、绝缘底座、电源、计算机、测距仪、流速仪、溶解气体含量测量仪、诱鱼驱鱼器以及绳索收放组件;船体的外侧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螺旋桨,绝缘底座位于船体内腔并安装在船体底壁上,所述电源、计算机、绳索收放组件、流速仪的主体部分以及溶解气体含量测量仪的主体部分位于船体内腔的绝缘底座上,所述测距仪、流速仪探头、溶解气体含量测量仪的探头以及诱鱼驱鱼器位于船体外部。本发明可帮助鱼类利用干支流交汇区的溶解气体低饱和度区域来躲避溶解气体过饱和的胁迫,降低上游泄水建筑物泄水对下游干支流交汇区的鱼类资源造成的不利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体溶解气体过饱和对生态环境影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干支流交汇的促使鱼类躲避溶解气体过饱和胁迫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电开发不仅给社会经济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也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国内外高坝泄水建筑都广泛采用掺气减蚀技术,即在高水头泄水建筑物的过流表面上设置掺气设施,当水流经过掺气设施时产生分离,在其下游形成掺气空腔,在高速水流的紊动作用下,迫使大量空气掺入水流中,形成可压缩性的水气混合体,从而减轻或避免高速水流产生的空蚀破坏。由此可知,高水头大坝的泄水过程会使水体中溶解气体的浓度处于过饱和状态,而溶解气体过饱和会导致鱼类患气泡病,甚至死亡。
干支流交汇区的鱼类资源相对丰富,若干支流交汇区的上游存在泄水建筑物,特别是高坝泄水建筑物,那么在泄水建筑物泄水期间及泄水后的一段时间,河道中水体溶解气体过饱和会给该区域鱼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威胁。如何避免泄水建筑物泄水造成的溶解气体过饱对干支流交汇区鱼类的不利影响,是本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水电开发通常在水资源量丰富的江河干流进行,而汇入干流的支流一般不会进行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因此,支流的入汇会使得干支流交汇区出现一个溶解气体低饱和度区域,理论上该区域可在泄水建筑物泄水期间及泄水后的一段时间用于鱼类躲避水体溶解气体过饱和胁迫。但由于干流河道较宽,鱼类较难感知到溶解气体低饱和度区域的存在,因而鱼类难以自发地利用该区域来躲避溶解气体过饱和的胁迫。而目前尚未见对干支流交汇形成的溶解气体低饱和度区域进行测量和监测的方法的报道,也未见相关促使鱼类躲避过饱和胁迫的方法的报道。若能实时监测干支流交汇区不同区域的水体溶解气体的含量,找到干支流交汇区中的溶解气体低饱和度区域,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促使鱼类利用溶解气体低饱和区域躲避过饱和胁迫的方法,对鱼类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基于干支流交汇的促使鱼类躲避溶解气体过饱和胁迫的方法及装置,以帮助鱼类利用干支流交汇区的溶解气体低饱和度区域来躲避溶解气体过饱和的胁迫,降低上游泄水建筑物泄水对下游干支流交汇区的鱼类资源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好地保护鱼类资源。
本发明的提出是基于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干流的上游具有泄水建筑物时,在泄水建筑物下游的干支流交汇区的支流汇入侧会出现一个总溶解气体低饱和度区域(如图1所示),本发明以该溶解气体低饱和度区域作为干支流交汇区鱼类躲避区,用来躲避水体溶解气体过饱和胁迫,更具体地,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可自动测量识别该溶解气体低饱和度区域并能促使鱼类进入该区域的装置,以该装置为基础,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促使鱼类躲避溶解气体过饱和胁迫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干支流交汇的促使鱼类躲避溶解气体过饱和胁迫的装置,包括船体、绝缘底座、电源、计算机、测距仪、流速仪、溶解气体含量测量仪、诱鱼驱鱼器以及绳索收放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62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场景图构造模型的评估方法及评估设备
- 下一篇:一种三元乙丙橡胶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