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性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及透湿防水膜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6209.0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6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廖德超;袁敬尧;廖伟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J5/18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福根;付文川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塑性 聚酯 弹性体 防水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性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及透湿防水膜,改性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是由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及相容剂所形成。以改性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总重为100重量份,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含量为大于0重量份至50重量份。以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总重为100重量百分比,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中包括25重量百分比至75重量百分比的硬链段以及25重量百分比至75重量百分比的软链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及透湿防水膜,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作为透湿防水膜材料的改性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改性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制成的透湿防水膜具有良好的透湿度。
背景技术
透湿防水膜是一种可允许水气通过,但会阻挡液体水分子通过的薄膜。水气为气体状态的水分子,由于体积非常细小,可藉由毛细现象原理,由透湿防水膜的一侧渗透至另一侧,从而达到透水气(湿气)的效果。然而,一旦水气凝结成液体水分子,在表面张力以及内聚力的共同作用下,液体水分子会倾向聚集形成一体积较大的分子团,进而无法由透湿防水膜的一侧穿过至另一侧,因此,透湿防水膜可具有防水的效果。
现有的透湿防水膜大多是以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作为主要材料,制得具有微孔的透湿防水膜。具有微孔的透湿防水膜的透湿机制,是利用膜两侧的水蒸气压差,以驱使水蒸气穿过微孔以达到透湿的效果。然而,于长时间使用后,透湿防水膜的微孔可能会被堵塞,导致透湿防水膜的透湿效果下降。并且,聚四氟乙烯制成的透湿防水膜,具有不易分解的问题,容易对环境造成负荷。
根据上述内容可得知,现有的透湿防水膜具有透湿效果会随时间降低,以及透湿防水膜本身不易分解的问题。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本发明的改性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因具有良好的透湿特性,而可用于制造透湿防水膜,并可应用于机能服饰上,例如:医疗隔离衣和防护衣,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性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及透湿防水膜。本发明的改性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以及透湿防水膜具有良好的透湿度,且使用了高比例的再生塑料,可达到重复利用回收塑料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改性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改性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是由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及相容剂所形成。以改性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总重为100重量份,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含量为大于0重量份至50重量份。以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总重为100重量百分比,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中包括25重量百分比至75重量百分比的硬链段以及25重量百分比至75重量百分比的软链段。
更进一步地,硬链段是由芳香族聚酯所构成,软链段是由脂肪族聚酯或脂肪族聚醚所构成。
更进一步地,构成硬链段的芳香族聚酯,是选自于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构成的群组。
更进一步地,软链段是由脂肪族聚醚所构成,脂肪族聚醚是选自于由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及聚乙二醇所构成的群组。
更进一步地,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特性黏度(intrinsic viscosity,IV)为0.7至0.75。
更进一步地,相容剂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多羧酸烃类、脂肪族酸酐、多官能基环氧化物及其组合物。
更进一步地,相容剂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2,2,4,4-二苯基四羧酸、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均苯四酸二酐、环戊烷四羧酸、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甘油二缩水甘油醚及其组合物。
更进一步地,改性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进一步包括一抗氧化剂,氧化剂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四(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季戊四醇酯、三(2,4-二叔丁基)亚磷酸苯酯、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烷醇酯及其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62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