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豆病虫害的有效鉴定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55125.5 | 申请日: | 2020-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8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任建华;解瑞峰;马大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V20/10 | 分类号: | G06V20/10;G06V10/20;G06V10/32;G06T7/62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哈科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23101 | 代理人: | 吴振刚 |
| 地址: | 150025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豆 病虫害 有效 鉴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豆病虫害的有效鉴定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基于田间目视观察和实验室分析等现有的对大豆病虫害识别和鉴定方面的滞后性和不准确的问题。利用已知的不同种类大豆病虫害影响下的大豆植株特征图谱建立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对每种病虫害影响下大豆植株在不同生长期下,所涉及的各类鉴定参数进行提取和保存,根据病虫害种类的差异及其对植株影响的差异对不同的鉴定特征参数赋予不同的权重,根据特征参数的提取结果建立病虫害种类的判别模型;利用待鉴定大豆植株的特征参数的判别模型计算结果与每种病虫害下植株的判别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和匹配,实现对大豆病虫害类型的识别和鉴定,该发明具有实时性和准实时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豆病虫害的有效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尤其是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大豆病虫害不仅是我国,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农业灾害之一,截至目前,世界上已有报道中涉及大豆的病虫害种类就高达120多种,包括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昆虫病害和寄生植物病害等不同类型,不同的大豆病虫害的方式、种类和影响不尽相同,但不同的病虫害都会严重的影响大豆的生长,使得大豆大幅减产甚至绝产。高程度、大范围的病虫害对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特别是以大豆农业的生产种植为主的国家的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大豆的病虫害,具体体现遭受病虫害的农作物平均减产1到2成,严重的甚至绝产;在遭受病虫害后,农作物的口感和品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也大幅减小;同时受某些病虫害影响后的大豆会导致食用的人畜中毒、患病甚至死亡;此外,由于病虫害通常具有较大的传播性,往往在同一地区内,由于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不能继续对该区域进行大范围种植;另外,受病虫害影响的大豆通常也难于储存和运输,相比于健康的大豆更易腐败,且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品种更容易受到出口的限制。
病虫害对大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根茎、叶片和果实上。对于大豆的根部而言,病虫害的存在会导致大豆出现发根、黑根、烂根,根瘤数量的减少,从而影响农作物根系对水分、有机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大豆植株萎缩、发黄、生长缓慢;对于大豆的茎而言,病虫害的存在会导致茎部出现炭疽、溃疡等局部病斑,从而影响大豆的茎对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进而导致大豆植株枯萎、腐烂、倒伏、萎蔫甚至死亡;对于大豆的叶片而言,病虫害的存在会导致作物的叶片出现褪绿、黄化、变紫等变色现象和褪色现象及圆斑、角斑、条纹等病斑现象,从而降低大豆叶片的光合效率,大幅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于大豆的果实而言,病虫害的存在会导致果实出现豆荚表面坏死病斑、大豆籽粒奇特和畸形、大豆籽粒软腐和内部干腐等现象,从而直接影响大豆的品质、降低其口感、减少大豆的产量。
因此,对于病虫害的识别和病虫害类型的高效、准确地鉴定,对于确定大豆病虫害的病原、病程和由病虫害引起的产量评估、经济损失评估,以及针对病虫害类型所采取的后续防治措施,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指导价值。而现有的大豆病虫害识别和鉴定方法,往往都是采用柯赫式法则通过对获取染病的植株部分进行目视的田间观察和症状的初步诊断,再结合对染病植株的实验室显微测量和理化参数的分析以确定病虫害类型及产生原因,这种测量往往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进行,且判别过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测量过程中还可能存在误诊或漏诊等现象,从而贻误最好的治疗时期,对受病虫害影响的大豆造成更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大豆病虫害的有效鉴定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基于田间目视观察和实验室分析等现有的对大豆病虫害识别和鉴定方面的滞后性和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如下:一种大豆病虫害的有效鉴定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大豆器官图像的标准化获取
对不同生长期内受病虫害影响的大豆进行标准化图像的获取,涉及对受病虫害影响的大豆植株的叶片部分、根系部分和籽粒部分的标准化图像的获取;
步骤2、大豆器官图像的标准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未经哈尔滨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51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