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楼板钢筋间距及板厚度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53493.6 | 申请日: | 202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9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姚守涛;李宝贺;沈炳龙;丁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E04C5/20;E04G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阔雷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瑶***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楼板 钢筋 间距 厚度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楼板钢筋间距及板厚度的装置,包括固定套筒、锚固钢片、推动杆和矩形混凝土块,所述矩形混凝土块设置有多个,且相邻的所述矩形混凝土块在楼板基面上间距两米设置,且矩形混凝土块的设置方向同钢筋在楼板基面上的设置方向一致,所述矩形混凝土块顶面与底面的同一侧分别开设有供钢筋放置的弧形槽口,所述矩形混凝土块上且位于弧形槽口的另一侧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供固定套筒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固定套筒贯穿矩形混凝土块连接孔的的顶端设置有可拆卸式的锚固钢片,本发明中的矩形混凝土块强度等级同所用楼层楼板混凝土强度相同,高度同所用楼层楼板厚度一致,能够起到控制楼板厚度及钢筋间距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控制楼板钢筋间距及板厚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有:(1)浇筑混凝土时用钢筋插入混凝土中进行量测;(2)在预留出的墙柱竖向钢筋上标注出楼板厚度1m或500mm控制线,浇筑混凝土时用尺子进行测量等。此种方法虽然能控制混凝土楼板厚度,但会受到工人水平、环境等影响大,易产生较大误差,会增加后期的楼板厚度剔凿或加强措施的处理风险。
控制钢筋间距的方法有:用水泥马凳。工作人员在操作面上走动,水泥马凳易倾倒,钢筋易移位,从而致使钢筋间距减小,钢筋保护层偏大,尤其是悬挑板钢筋易出现此种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楼板钢筋间距及板厚度的装置,能够重复使用,且安装方便,降低了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的施工难度,同时也降低了楼板厚度偏差处理的风险,同时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发生位移,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楼板钢筋间距及板厚度的装置,包括固定套筒、锚固钢片、推动杆和矩形混凝土块,所述矩形混凝土块设置有多个,且相邻的所述矩形混凝土块在楼板基面上间距两米设置,且矩形混凝土块的设置方向同钢筋在楼板基面上的设置方向一致;
所述矩形混凝土块顶面与底面的同一侧分别开设有供钢筋放置的弧形槽口,所述矩形混凝土块上且位于弧形槽口的另一侧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供固定套筒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固定套筒的底部两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套筒的内部设置有推动杆,所述固定套筒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推动杆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圆周面上开设有与固定套筒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推动杆经固定盘固定在固定套筒的内部,所述推动杆的末端固定设置有滚珠,所述固定套筒的内部且位于推动杆的正下方设置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的顶面上开设有与滚珠相适配的球型槽,所述推动块经球型槽转动连接在推动杆底端的滚珠上,所述推动块的底面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楔形插块;
所述固定套筒的内部且位于卡槽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所述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的结构完全一致,且均为T型结构,所述限位块一竖直板侧面的上下两端与固定套筒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弹簧安装槽,所述限位块一的侧面与固定套筒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所述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的竖直块的顶端开设有倒角,所述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的水平块滑动连接在固定套筒的卡槽内;
所述固定套筒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锚固钢片通过螺纹连接在固定套筒的表面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锚固钢片为盘状结构,所述锚固钢片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开设有与固定套筒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锚固钢片通过螺纹连接在固定套筒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套筒的顶端呈弯钩状结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套筒的高度大于矩形混凝土块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槽口的槽底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弧形槽口开口的顶端两端竖直向上延伸呈矩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楔形插块在竖直方向上的中线与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连线在竖直方向上的中线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34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