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生土墙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2932.1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1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吴骞;王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284 | 分类号: | E04C2/284;E04C2/30;F28D20/02;C04B28/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生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生土墙,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用于解决传统生土墙抗震能力差、承载力低等问题,其主墙体内分三层共设有六个容腔,其容腔用来放置由空心玻璃纤维管网组装成的树状结构;该树状结构包括主干,以及一级分叉枝干,且该结构为装配式建筑;每层的容腔顶部都铺设有土工格栅,用来咬合土体,增强土体抗剪;空心玻璃纤维管内采用的材料为固‑液相变材料,该空心玻璃纤维管的各个开口采用玻璃胶封头。通过在容腔内填设有极具稳定性的树状结构,利用玻璃纤维管的防腐性能优、使用寿命长、耐温的特性,并结合相片材料可以降低墙体的传热系数,增加墙体热惰性的优点,实现了屋内的冬暖夏凉,极大提高了居住者的居住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温生土墙。
背景技术
生土建筑作为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是以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文化遗产。生土墙作为生土建筑的一部分,是以未经焙烧的土壤(如粘土、砂土等)或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作为主体材料的墙体。由于其墙体具有取材便利、造价低廉、所需材料绿色环保、可以循环利用的优点,在重庆、陕西等区域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然而它的抗震能力差、承载力低等缺点也十分明显,并且既有的生土墙体普遍缺乏热工设计,还会致使冬夏两季室内热环境不够理想。这些缺点对广大村镇居民的生产活动以及居住的舒适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目前需要一种新型的生土墙,使它能够有效增强墙体抗震性的同时又可以有效的提高保温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生土墙,在主墙体内部开设容腔,填设有极具稳定性的树状结构,利用玻璃纤维管的防腐性能优、使用寿命长、耐温的特性,并结合相片材料可以降低墙体的传热系数,增加墙体热惰性的优点,显著改变了既有生土民居墙体冬夏两季室内热环境不够理想的缺点,实现了屋内的冬暖夏凉,极大提高了居住者的居住舒适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保温生土墙,包括:主墙体,所述主墙体内分三层共设有六个容腔,所述容腔用来放置由空心玻璃纤维管网组装成的树状结构;所述树状结构包括主干,以及一级分叉枝干;每层的所述容腔顶部都铺设有土工格栅;所述空心玻璃纤维管内采用的材料为固-液相变材料,所述空心玻璃纤维管的各个开口采用玻璃胶封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保温生土墙,主墙体内分三层共设有六个容腔,其容腔用来放置由空心玻璃纤维管网组装成的树状结构;该树状结构包括主干,以及一级分叉枝干,且该结构为装配式建筑,即在工厂提前浇筑而成;每层的容腔顶部都铺设有土工格栅,用来咬合土体,增强土体抗剪;空心玻璃纤维管内采用的材料为固-液相变材料,该空心玻璃纤维管的各个开口采用玻璃胶封头。本发明提供的保温生土墙内部开设容腔,设有极具稳定性的树状结构,利用玻璃纤维管的防腐性能优、使用寿命长、耐温的特性,并结合相片材料可以降低墙体的传热系数,增加墙体热惰性的优点,显著改变了既有生土民居墙体冬夏两季室内热环境不够理想的缺点,实现了屋内的冬暖夏凉,极大提高了居住者的居住舒适度。
进一步地,所述主墙体内容腔的容积大于玻璃纤维管组装成树状结构的体积,剩余空白部分,用建造主墙体的材料填充。也就是说,该建造主墙体的材料是对原有生土墙材料的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主墙体的建造材料的质量组分为:65%的黏土、15%的脱硫石膏、4%的熟石灰和16%的粉煤灰。
进一步地,所述树状结构每个主干上设有四个一级分叉,且一级分叉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75°,分叉之间的夹角为30°~150°,是一种多级分枝、三维伸展,力流明确的结构形式。
进一步地,所述土工格栅水平等间距间隔铺设于所述容腔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六个容腔按照底部一个、中部两个、顶部三个上下等间距的方式分设于主墙体内,形成倒金字塔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29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