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旋转对线定位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450323.2 申请日: 2020-12-09
公开(公告)号: CN112603459A 公开(公告)日: 2021-04-06
发明(设计)人: 方超华;王识程;赵立明 申请(专利权)人: 方超华
主分类号: A61B17/17 分类号: A61B17/17;A61B90/00
代理公司: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代理人: 张静汝
地址: 322008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膝关节 置换 胫骨 旋转 定位 装置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2)旋转对线定位装置,从左到右依次包括侧杆一(3)、底杆(5)、支撑块(6)、侧杆二(4);底杆(5)平行于支撑块(6)长度方向而固定在支撑块(6)下部,侧杆一(3)和侧杆二(4)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底杆(5)两端且侧杆一(3)和侧杆二(4)均垂直于支撑块(6)长度方向;支撑块(6)顶部固定一横杆(7),横杆(7)平行于底杆(5)设置;横杆(7)上滑动固定一滑杆(8),滑杆(8)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横杆(7)长度方向,穿过侧杆一(3)、侧杆二(4)上端的定位钉一(9)将侧杆一(3)、侧杆二(4)上端分别固定到股骨(1)内上髁凹与外上髁凸的对应点上。本发明的旋转对线定位装置使得旋转对线的获得精确,方法简单,解决了现有医学中无法简单画出旋转对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膝关节置换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旋转对线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在近代人工髋关节成功应用于病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它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在发达国家比较流行。在膝关节置换术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准胫骨旋转对线。

下肢力线分为冠状面上的内、外翻对线,矢状面上的股骨假体的屈伸、胫骨假体的前、后倾位置以及水平面上的旋转对线。良好的对线缺一不可,旋转对线不良可引起髌骨轨迹不良及股骨-衬垫假体界面对位不良,进而导致膝前痛、衬垫磨损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其中股骨假体的旋转对线目前已经有公认的金标准:连接股骨内上髁凹与外上髁凸的股骨外科髁上轴线(transepicondylar axis,TEA)。

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对线的方法目前还存在争议,有参考关节内或关节外的解剖学标志获得的旋转对线,如胫骨后髁轴线、经胫骨髁上轴线、胫骨髁间嵴间沟、后交叉韧带止点与胫骨结节内侧缘或胫骨结节中内1/3点的连线、胫骨截骨面前皮质等。肖瑜等人于2006年5月——2007年4月,对60例膝内翻患者行旋转平台全膝人工关节置换,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55~78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中胫骨假体定位方法:A组采用胫骨结节中内l/3线作为解剖标志;B组膝内翻0~90患者采用胫骨结节内侧缘作为解剖标志,10~19。患者以胫骨结节内侧缘至胫骨结节中内l/3线区间的中线为准,≥200的患者以胫骨结节中内1/3线为准。测量术后两组聚乙烯半月板垫片的旋转角度以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得出胫骨结节内侧缘至中内l/3线是较理想的胫骨假体旋转定位区间,线性的定位应根据患者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程度而定(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年1月第22卷第1期)。赵宝辉等人对1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10名,女5名;年龄21-38岁,平均(28.1+6.0)岁。行膝关节完全伸直位CT横断面扫描,26幅CT扫描图像纳入研究。在CT扫描图像上描绘两条胫骨前后轴线:后十字韧带止点中点分别与髌韧带止点处内侧缘及髌韧带中内1/3点连线,股骨外科髁上轴线;测量两条胫骨前后轴线分别与股骨外科髁上轴垂线的夹角,并与理想的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标志即0°进行比较。得出股骨外科髁上轴垂线与后十字韧带止点中点与髌韧带止点处内侧缘连线的夹角为一5.1°—5.8°,平均0.7°±2.8°,与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后十字韧带止点中点与髌韧带中内1/3点连线的夹角为-3.4°~14.1°,平均6.9°±5.3°,与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条胫骨前后轴线与股骨外科髁上轴垂线的夹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可参考后十字韧带止点中点与髌韧带止点处内侧缘连线,使股骨与胫骨假体间旋转对线更匹配(中华骨科杂志2012年9月第32卷第9期)。有斯伟等人得出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和假体生存的重要因素。至今尚无明确的胫骨假体旋转对线的定位方法。目前常用的旋转对线定位方法包括关节外胫骨假体旋转参考标志和自我形合技术等,但关节外旋转对线不可靠,易受到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影响,自我形合技术一般会导致胫骨假体过度外旋,两者易导致胫骨假体旋转不良。近年有文献报道使用胫骨截骨面解剖标志来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其中胫骨平台Akagi前后线及胫骨髁问棘间沟线较为可靠,易于术中定位,是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值得采用的方法(国际骨科学杂志2014年1月第35卷第1期和余华晨)。最具革新的研究就是余华晨等人(中国骨伤2015年10月第28卷第10期)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80名健康成年人行膝关节磁共振扫描,男35例,女45例,平均年龄(35.4+6.1)岁。在股骨横断面图像上定位股骨外科髁上轴(S’rEA)并投射到胫骨侧形成STEA’,在胫骨侧横断面图像上定位后交叉韧带止点中点与髌韧带内侧缘连线(Akagi线)及其垂线(AK),后交叉韧带止点中点与髌韧带中内1/3连线及其垂线(AP),比较AK、AP相对于STEA’的角度。得出Akagi线作为全膝关节置换胫骨近端假体旋转对线的可靠性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超华,未经方超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03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