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存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49452.X | 申请日: | 202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20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 发明(设计)人: | 柳伟;彭志刚;金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67/1095 | 分类号: | H04L67/1095;H04L67/568;H04L69/08;G06F16/9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颖 |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缓存 数据 共享 方法 装置 设备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所述的缓存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响应于运行于B/S框架的浏览器的查询请求,获取用于所述浏览器获取缓存数据的第一查询报文,将第一查询报文转换为可被C/S框架解析的第二查询报文,使用预先建立的链路,将第二查询报文发送至C/S框架,链路包括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第一链路由B/S框架连接至终端的预设端口,第二链路由预设端口连接至C/S框架。使用链路,将C/S框架发送的缓存数据发送至B/S框架的浏览器,缓存数据由C/S框架依据第二查询报文,从C/S框架的缓存中查询。B/S框架能够从C/S框架获取缓存数据,而无需在B/S框架中设置缓存,所以有利于降低内存的占用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缓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存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一些终端,例如金融交易系统的终端,其中配置了C/S和B/S两种类型的框架。简单而言,C/S是指客户端和服务端,客户端有自身的处理逻辑和本地访问等功能。B/S是浏览器和服务器,所有的数据和内容都需要从服务器获取。
B/S框架为了解决一些用户体验和性能等问题,需要在浏览器建立缓存数据来满足业务需求,同时C/S部分的业务处理也有自身的缓存数据。如图1所示,B/S框架利用Web缓存机制,C/S框架利用C/S缓存机制,即两种框架独立地运行缓存机制。
而实际中,可能同类型的业务处理需要的缓存数据是一致的,这就导致C/S框架和B/S框架在终端存在重复的缓存数据,从而导致内存占用量过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缓存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目的在于解决的因缓存数据重复而导致的内存占用量过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缓存数据共享方法,包括:
响应于运行于B/S框架的浏览器的查询请求,获取第一查询报文,所述第一查询报文用于所述浏览器获取缓存数据;
使用预先建立的链路,将所述第一查询报文发送至C/S框架,所述链路包括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所述第一链路由所述B/S框架连接至终端的预设端口,所述第二链路由所述预设端口连接至所述C/S框架;
将所述第一查询报文转换为可被C/S框架解析的第二查询报文;
使用所述链路,将所述C/S框架发送的缓存数据发送至所述B/S框架的浏览器,所述缓存数据由所述C/S框架依据所述第二查询报文,从所述C/S框架的缓存中查询得到。
可选的,所述链路的建立过程包括:
在所述浏览器和所述C/S框架中分别封装预设的通信客户端;
在所述通信客户端中配置所述预设端口,以分别创建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
可选的,在所述浏览器中封装所述预设的通信客户端包括:
在所述浏览器的第一前端框架中封装所述预设的通信客户端。
可选的,还包括:
监测所述链路的连接状态;
在所述连接状态为断开的情况下,重新建立所述链路;和/或,在所述连接状态为异常的情况下,发出异常提示信息。
可选的,将所述第一查询报文转换为第二查询报文,包括:
将所述第一查询报文从第一格式转换为第二格式;其中,所述第一格式为所述B/S框架格式,所述第二格式为所述C/S框架格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94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拓展功能的医疗护理用输液支架
 - 下一篇:一种带电立杆用导线撑开锁紧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